非物质文化遗产

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杜尔伯特蒙古族的婚礼

  过去,蒙古族的婚俗可谓丰富多彩。各部落间也都不尽相同,各具风格。杜尔伯特蒙古人,在几百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也同样形成了具有一定特点的婚礼。那时,杜尔伯特人一直流传着部落内、同姓…

蒙古人的祭祀活动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蒙古族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祭祀活动,延续至今。有的还保持着原来的面貌,有的做了改革,也有的给古老仪式赋予了新的内容,当然也有的被生活所淘汰被科学与文明所代替。归…

壮族蚂拐节

  壮族蚂拐节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壮族蚂拐节主要流行于广西西北部红水河流域境内,因壮族把青蛙称 「蚂」 而得名,又称为"蛙婆节"、"青蛙节"。传说掌管风雨的不是龙王,而是蚂拐…

安太十三芦笙节

  安太十三芦笙节,融水苗胞习惯称十三坡,每年农历正月十三举行,主要以融水苗族自治县安太乡元宝村一带为主。集会地点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安太乡,距安太乡政府一华里,培科屯与寨怀屯交界处,…

春社节

  春社节是白云、红水、拱洞三个乡最有趣的坡会活动。当地苗族同胞习惯叫赶春社或捞春社,时间定在春分第二天,连续三到五天。白云、红水春社起始同在一天,拱洞春社续红水春社,两乡连在一起…

洞头 「二月二」 花炮节

  洞头 「二月二」 花炮节,是洞头民众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在融水洞头乡举办。该节日由来已久,到底始于哪一年,已无法考证。据洞头两位八十多岁老人回忆,七十多年前,洞头民…

黑饭节

  每年农历四月初六或初七这两天,大部分地方苗家便上山折背一捆或砍挑一担苗名叫 「努都弱沙」(即黑饭叶) 的灌木枝叶回家,脱叶去枝,舂碎,充水,搓软,挤出浓黑的叶汁,然后沥取的叶汁水浸…

罗城仫佬族依饭节

  仫佬族依饭节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仫佬族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广西特有的少数民族,自称 「伶」 和 「谨」 。   依饭节,仫佬挨语叫 「做依饭」 、 「敬依饭公爷」 、 「还祖选…

砍旗节

  砍旗,苗语叫 「斗质」,其实是收旗,不过要经过一定仪式 「砍」 才能 「收」 。这就是良寨乡苗侗族群众由来已久的传统节日。   相传三国时期孔明为了平乱安邦,发明芦笙供给苗族群众娱乐,苗…

苗族 「呀呜」 喊酒习俗

  元宝山下,逢年过节,客人来到寨里,会被热情好客的苗族同胞拉去喝酒。每当入席坐定,苗胞们个个站立起来,手捧酒碗,齐声高喊:「呀――呜,呀――呜」,人和人之间感情顿时炽热如火,情同…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