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去赴喜宴的人们
克木妇女
客人太多,竹楼的火塘不够用,一些饭菜要拿到竹楼外的空地上准备
克木人属于布朗族, 主要生活在我国西双版纳的景洪市和勐腊县境内, 总人口 2500 多。克木人自称克木, 在克木语中有 「人」 、 「人民」 的意思, 他们自古就居住在西双版纳与老挝北部接壤的地区, 是古代百濮族群的一支, 有语言, 没有文字。历史上, 在今天勐腊县尚勇的天峰山一带克木人曾有过强盛时期。
几年前, 记者来到勐腊县克木人的村落时, 正好遇到一户人家办喜事, 县民宗局的李年生就带我们到那里, 到村里后, 看见三五成群的人, 或围坐在吊脚楼前聊天, 或忙着杀猪洗菜, 那些嬉戏的儿童则来回穿梭在人群中间。 「他们的小孩一岁了, 明天就要回家, 今天他家里的人过来接他们。」 当地人的一番话把我们弄糊涂了, 小孩都一岁了, 怎么才过来接回家, 今天的宴席又是怎么回事。
原来在克木人的传统婚姻习俗里, 青年人结婚后, 新郎要在女方家居住三四年, 男方家再派人来接儿子和儿媳回家。三四年后, 这些新婚青年基本都有孩子, 所以准确地说接回男方家里的应该是年轻夫妇与他们 的孩子。当地的人称这一习俗为 「结第二次婚」 。今天是男方岩燕家过来接人的日子, 接亲人的队伍有包括村长、书记在内的二十多人。
克木人恋爱自由, 男女双方在节日活动和劳动生产中相识, 产生爱情后, 女方就把自己的意中人领回家与父母见面, 如果男青年得到父母的热情款待, 就意味着父母同意, 婚事有望。
克木人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 部分地区还有从妻居的习俗。从妻居时间的长短, 可根据男女双方家庭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果妻子家里人手少, 新郎可以终身从妻居, 照顾岳父岳母; 如果男方家里缺少劳力, 新郎也可以提前把妻子接到夫家。按照传统习俗, 男方到女方家从妻居几年后在女方家举行婚礼。这种婚礼仪式一波三折, 妙趣横生, 杀猪、入席、吃饭过程中都有丰富精彩的内容。
克木人的婚期到后, 男方要带上新郎新娘的衣被, 赶着猪、挑上大米和酒等到女方家办宴席。婚宴上所有家务均由男方家人操作, 女方家不准备任何东西, 参加婚礼的客人, 也在旁边袖手旁观, 不动手帮忙。
男方要到女方竹楼上摆酒设席, 举行婚礼, 必须闯过 「三关」, 要把饭菜做好, 才能上楼。首先是生火做饭, 女方的家人会想尽各种办法来灭火, 稍不注意, 就有一盆冷水泼过来, 把刚燃起的火苗扑灭, 使人防不胜防。杀猪场上也同样充满刺激, 男方家人刚把猪杀好烫洗干净, 就有女方家人来抢, 男方家人为了护住猪肉不被抢走, 与对方展开搏斗, 双方你抢我夺, 气氛极为热烈。最后的结果要么是男方的人争赢了, 他们继续做菜, 要么是女方抢走了猪, 男方就要向女方的人交赎猪钱, 把猪赎回来做菜。
等饭菜做好, 要摆到竹楼上去时就进入第二关。入宴前, 待客人入席坐定后, 新娘便将屋门关起, 新郎手端肉锅, 站在门外与新娘对歌, 一问一答, 十分精彩。新娘听新郎唱得合拍, 答得有理, 才肯开门放新郎进屋, 宾客才能开宴。如果新郎的回答令新娘不满意, 那男方的家人端着饭菜, 抬着衣物, 也只能在屋外等, 哪怕是刮风下雨也不能上竹楼, 不能进屋见新娘。
唱开门后, 新娘的母亲首先开门迎接新郎, 用一条白布拴在女婿手背上, 还要送他一把新锄头, 并让他提着上竹楼, 以示新郎新娘婚后能勤俭持家。婚礼后, 新郎就是新娘家的一员, 参加新娘家的生产劳动, 在妻子家时间的长短, 具体由双方父母在婚礼上商量而定。
男方父母接自己的儿子与儿媳回家的过程, 与送儿子来结婚时一样, 所需的酒食要男方家提供, 男方青年走时还象征性地付给女方父母、爷爷、舅舅一些钱。这些钱有特定的含义, 付给女方家的钱称 「得 曼」, 意思是现在要走了, 不能供养岳父母了, 希望用这笔钱来作补偿。宴席一般在晚上进入高潮, 楼上男女分开入席, 他们边喝边唱, 热闹非凡, 我们也见到了准备回家的岩燕与 她的媳妇岩勐与女儿三口之家, 小夫妻俩笑得灿烂无比, 而那个爱情结晶的小家伙, 早就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克木人的一场婚礼仪式的完成准确地说是要经过三四年, 这个过程也是新人相互进一步了解, 新人之间的家庭相互适应的过程, 经过了这一过程, 克木人的婚姻更加稳固, 生活更加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