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的婚嫁习俗,具有浓郁的草原游牧民族特色,结婚仪式都十分隆重。结婚前一般会分为两个步骤举行,即女方家送亲礼和婆家迎亲礼。婚嫁的大部分仪式都是按照伊斯兰教习俗举行,当然,他们也保留着一些本民族长期形成的婚嫁习俗。
新中国成立前,哈萨克族实行封建家庭制,父亲享有家庭中的一切权力,包括支配全家的牛羊财产、儿女的婚姻嫁娶等方方面面。因此,哈萨克族的婚姻大多数都是由父母包办的,其实质属于买卖婚姻。缔结婚姻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财礼的多与少。过去,哈萨克族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话:「美丽的姑娘值八十匹骏马,一个人生下几个女儿,就可以成为一个大 『巴依』(即大地主、大富豪) 。」 如今,这种不良的习俗和观念已有了很大转变。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当时的封建贵族、部落头人、牧主一般都遵行的是 「哈凌玛勒」 婚姻制度,其实质也就是买卖婚姻。现在的哈萨克族,无论是结婚还是择偶,仍然十分讲究门当户对。另外,男方家庭还特别注重女方母亲的品行,他们有句谚语:「母亲是女儿的影子,母亲好,女儿也一定错不了。」
哈萨克族家庭为严格的父系家长制。丈夫在家庭中享有很大的权力,但家庭内部事务一般非常尊重妇女的意见。哈萨克族婚姻是终身的,婚约一经缔结,不许随便解除。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夫妻离婚,子女、财产全部都归于男方。若是丈夫主动提出离婚,女方可以带走自己出嫁时带来的嫁妆;若是女方提出,那么任何东西也不允许带走,只能单身离开家门。
按照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同一部落,特别是七代之内的近亲是不能通婚的。哈萨克族的结婚仪式十分隆重,结婚前要举行一系列走访等仪式,他们对氏族部落内的任何一家婚事都会像自家办喜事一样热情帮助、积极参与。
哈萨克族的婚礼一般要举行三天。第一天的时候,新郎带领伴郎还有各种贺礼去新娘家娶亲,女方会迎接并盛情招待他们,接受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祝福与庆贺。第二天的时候,一般会休息一天。到第三天就是正式迎娶新娘。在这一天,伴娘会把新娘藏起来,这时伴郎要骑在马上,与伴娘对歌,赢了对方能进门接新娘。有时,伴郎也会乘其不备,从马背上跃进毡房,并从众伴娘的围攻之下夺门而出,如果跑不出来,就会招来嘲讽,还要向伴娘送礼。
婚礼当天,男女双方以及双方的阿肯要唱婚礼歌,新娘最后离开父母家人时,要唱与父母、亲人告别的歌。在这一天可以听到很多具有哈萨克族特色的歌曲,如 《劝嫁歌》 《哭嫁歌》 等。
参考资料:
1. 帕提曼. 哈萨克族民俗文化 [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年,第一版。
2. 《哈萨克族简史》 编写组. 哈萨克族简史 [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