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中结婚的仪礼被看作是大礼,因为从此一个人就要进入建立新家族的重要阶段,属于人生仪礼中 「划时期」 的仪礼。各民族对这个仪礼都十分重视。我国古代婚礼分六个阶段,称为 「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在长期发展中产生了许多变异,同时也因地而异。下面分别简述:
一、纳采。 《仪礼・士昏礼》 载:「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昏是古婚字。纳采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为什么用雁?古人说是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雁这种候鸟,「木落南期,冰泮北俎」,正是顺乎阴阳往来。后世民间用雁,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这大概是封建时代宣传烈女贞妇的结果。其实,早在周代用雁为纳采礼之前,是分不同情况的。公卿纳采用羊羔,大夫用雁,士用雉,后来一律都改用雁了。按古礼,雁一律要活的。后世,纳采求婚一项仪礼逐渐与问名合并举行了。
二、问名。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按 《仪礼・士昏礼》 记载:「宾执雁,请问名」,主人同意请宾入,授礼。宾说问名辞:「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
以谦虚口吻询问女方名号。这里的卜,就是占卜男女双方生辰八字阴阳,以定婚烟的吉凶。问名礼在我国影响深远,直到解放后有的婚礼在订婚阶段,还有用生辰八字与姓名合婚的封建迷信做法。同时把问名的议婚项目扩展到议门第、财产、职位、容貌、健康等多方面。把女方庚帖与男方生辰做了占卜确定可以成婚以后,再实行纳吉礼。过去广东许多地方订婚不用庚帖,只赠槟榔,很有特色。
三、纳吉。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男家卜吉之后,再备礼到女家决定婚约,后来又称为 「订盟」 。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来,随着买卖婚的发展,经议婚到婚定,进入 「小聘」 阶段。俗称有送定、过定、定聘等。定礼多为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有羊猪等。送定礼过后,就进入纳征礼。
四、纳征。又称纳币,是订盟之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重要仪礼。征是成的意思;币所指的财物古时是皮帛等物,后来就发展成为聘金了。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在传袭中,十分繁缛。往往备有礼单,装礼品的箱笼,由人挑或抬着,甚至伴以鼓乐,在媒人、押礼人护送下到女家。这项古礼是六礼中唯一不用雁的仪式。在婚礼发展中,这一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礼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近代,聘礼更加多样,包括给女方家的现款在内,把纳征一礼更加商业化。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样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古代聘礼的 「束帛」,虽然是五匹帛为一束,但是每匹帛的卷法是两端对卷,一束共为十端。古俗聘礼的 「俪皮」,同样含此意。俪是双,俪皮指成对的鹿皮。可见成双在聘礼中是几千年的传承。
五、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 《仪礼・士昏礼》 记:「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 古俗照例用雁,现代多用红笺写迎娶日期时辰作 「请期礼书」,或口头通知协商,俗称 「提日子」「送日头」 。礼品也从简了。请期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六、亲迎。亲迎是新婿亲往女家迎娶的仪式。这项仪礼往往被看作是婚礼的主要程序,有的只把亲迎称作婚礼,把以前五项都作为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亲迎礼是历来最繁文缛节的仪式。由于人们祝吉的生活愿望与信仰习俗心理糅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五花八门的程序。家族与亲族对亲属成员的发展,也有寄予社会承认的需要,因而不断积累并创造出多种形式。这些形式中有一部分完全出于社会交往关系的需要。比如向女家送贺礼的 「添妆」,在男家新妇行拜见礼时的 「认大小」,婚宴上新人的斟酒,宴后至新婚之夜的 「食新娘茶」「闹洞房」「装 (点) 烟」 等形式都是确立社会关系的仪式。纯属亲迎部分的仪礼,因民族、地方而各有不同。如用花轿,用喜车,用马,用船等不一。亲迎发展到后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亲迎,用轿是 「双顶」;一种是不亲迎,男方在家等候,用轿是 「单顶」 。扶新妇上车轿的 「好命人」,陪新郎至女家迎娶的 「傧相」,各有要求。起车轿时,有的女家向新郎献四喜汤或茶;迎娶的队伍行次也各有惯制。到男家后,由门外进入室内的全过程形式最多,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卺礼,入洞房,每一个过程中都有几种到十几种形式。大部分是表示祝吉驱邪的仪式,其中有的十分荒诞,充满了禁忌迷信色彩。现在,随着科学文明的发展,我国的迎娶礼逐渐向删繁就简、节俭办婚事的新俗演变,尽管旧俗形式还有消极影响,但封建迷信成分大多已剔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