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传统婚姻要经历打样、求婚、讨红庚、插茅香、迎亲、安床、哭嫁、陪十弟兄、陪十姊妹、甩筷子、拦门、夺床等程序。
打样 媒人意欲为某两家做媒,就向两家青年男女示意,授使他们相互暗地打样相看,满意之后,再正式出面登门说亲。
求婚 打样之后,双方满意,男方则正式请媒人去女方家求婚。
讨红庚俗称 「取八字」 。吃了放口酒后,男家接着备办点酒肉,由媒人送至女家,向女家 「讨红庚」 。所谓 「讨红庚」,就是请求女家将姑娘的生辰年月日时写在 「红庚帖」 上,然后带回男方家。
插茅香 即定亲。合了八字,男女生辰没有相克之处,男家则择日定亲。定亲时,须给女方送衣服、首饰、银钱、酒肉,表示正式订婚。如果女家同意结婚,男家则请土老司看结亲发轿日子,一般皆选 「双日」 。将日子看好后,写在红纸上,备点酒肉礼品,送往女家,俗称 「送课担」 。女家接到男家送来迎娶的日子,择吉日缝制嫁衣、蚊帐等嫁妆,名曰 「开剪」
男家行冠礼这天,就按女家所带来的酒肉礼品,如新娘梳妆打扮所需的上头油、红鸡蛋、五色线、上轿穿的露水衣、露水鞋,头上搭的露水帕,以及离娘米、离娘油和压轿米等,派人挑送至女家。女家则将所送的嫁妆清单给挑礼品来的礼官,带回男家,让男家好安排迎亲队伍人数。迎亲队伍一般有:「头嘎」 即媒人,其标志是手拿一把伞;「二嘎」,即管理各项礼物、行开门礼的督官,其标志是一个背篓;「摸米」,即新郎的替身,年龄要比新郎小,没有特殊标志,使人难以识别;抬花轿者四人;唢呐手两人,打包包锣和碗钹者各一人,须是十二岁的童子伢,每人肩扛一根绿竹,竹叶中缠有红绸;挑缠有红绸的竹篱把一人;提灯笼者两人;抬嫁妆者若干人。富裕人家还配上 「打溜子」 的乐队。发轿时辰一般在吃了早饭之后,只须赶到女家吃晚饭便可。启轿时,土老司作法事避邪煞,手提一只公鸡,一口将鸡头咬断,把鸡血滴酒在轿子四周
安床 发轿至女家的晚上,男家须请木匠安床。所谓安床,即将新婚床行法事安位,希望夫妻和顺,发子发孙。木匠安床时,要三尺六寸青布,一只鸡,一个红封,祭谢鲁班,为新郎新娘赐福。
哭嫁 男家来轿的这天夜里,新娘要做最后一次哭嫁。其实,早在 「插香」 或 「开剪」 时,就开始哭嫁。土家族姑娘害怕结婚后受到丈夫和公婆的虐待,舍不得离开父母,因而产生了悲哀的哭诉,形成土家族的哭嫁婚俗。哭嫁是歌唱的一种形式,即所谓 「哭犹歌也」 。其内容有哭爹娘、哭姐妹、哭祖先、骂媒人等。在婚前半个月或三
天内开始哭嫁,有独哭和父母姐妹陪哭两种形式。
陪十弟兄、陪十姊妹 在结婚的前一天晚上,男女双方分别举行。男方举行陪十弟兄,由九个未婚男青年陪同新郎,谓之 「陪十弟兄」;女方举行陪十姊妹,由九个未婚女青年陪同新娘,谓之 「陪十姊妹」 。这天晚上,男女双方围席而坐,饮酒唱歌,通宵达旦,祝贺新郎、新娘婚姻美满幸福。
甩筷子 新娘上轿时,娘家总管立即把葵花秆做成的火把抛向她,接着就用红纸包着的筷子向轿子周围抛撒。因 「筷」 与 「快」 字谐音,表示吉祥,筷子撤得越多,越表示族旺。新娘一见撒筷就哭唱起来:「一把火把亮堂堂,一把筷子十二双,冤家出门鸟飞散,筷子落地有人捡,哥哥捡到把福享;弟弟捡到压书箱;妹妺捡去配鸾凰;表姐表妹捡到它,一生一世都吉样。」
拦门 当迎亲队伍来到女家村寨口,女家闻声,立即关上大门,或者用一张大方桌,横挡在门当中,将迎亲队伍阻拦,俗称 「拦门」 。女家请的拦门官和男家的督礼官,要相互盘唱答辩。首先是拦门官发难,说道:「手持鸳鸯一酒瓶,我给主东来拦门;斟上三杯桃红酒,迎请督礼官先生。」 男家督礼官先生上前,将桌上香烛点燃,酒奠于门口路上,放爆竹答道:「贤亲敬酒不敢当,把酒奠在路中央;敬天敬地敬神灵,金杯玉盏覆桌上。」 接着,两边互相盘间,拦门官信口而歌,督礼官接口便答。一般是相互戏谑一番了事,多放点爆竹,热热闹闹,让迎亲队伍进门。
夺床 土家族还有夺床习俗。新郎、新娘拜堂以后,双方同时奔向洞房,抢坐新床。其坐床习俗是男左女右,以床中线为界。有心计的姑娘,常抢坐在床的中线上,以象征未来在家庭中的地位。新郎也不甘示弱,尽量把新娘挤到线外,彼此各不相让,直到新郎把新娘的盖头揭开,新娘嫣然一笑,仪式就此结束。
现在,这些独特的婚俗在土家族地区还不同程度地保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