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丧葬习俗

2024-10-01 8 0

  汉族自古重殡厚葬,以棺木土葬为主。葬礼一般分殓、殡、葬三个阶段进行。葬礼以后,有做七、断七、百日、周年等追悼仪式,并将牌位送归祠堂。汉族另有 「归葬」 风俗,将客死他乡者归葬原籍,名曰 「叶落归根」 。

  丧事期间,逝者亲属要穿孝服,在灵堂守灵。两千年来,汉族的孝服虽然有穿承和变异,但仍然保持了原有的定制,将孝服按与逝者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即:斩榱、齐榱、大功、小功、缌麻。斩榱,是五服中最重要的一种。 「榱」(不缝缉) 是指丧服中披于胸前的上衣,下衣则叫做裳。斩榱上衣下裳都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左右衣旁和下边下缝,使断处外露,以示未经修饰,所以叫做斩榱。凡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对公婆,承重孙对祖父母,妻对夫,都要穿斩榱。孝服皆为白色,这与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礼服的习俗大不相同。在古代,出殡时有人唱挽歌。后世的挽联、挽幛即由古代挽歌演变而来。丧葬仪式规模大小与逝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关,历史上对不同地位身份的人丧仪都有严格的规定。王公贵族、富豪之家常以规模宏大的丧仪来炫耀自己的权势。尊长死后,子孙要在家守二十七个月,其间停止交际和娱乐,做官的也必须离职回家守孝,以示哀悼尊亲,称作 「守制」 。

  由于地缘广布,环境不一,汉族各地殡葬习俗亦不尽相同,但按传统,大致都要经过以下几大项仪程:

  (一) 送终报丧  

    一般在长辈临终时,儿女晚辈均应围坐床前,谓之 「送终」 。送终是一件大事,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有无子女送终,又意味着老人最后有无福报。

  弥留之际,须为逝者准备寿衣。人去世后不再留床上,应移置厅中灵床 (木板) 上,用瓦垫头,头前点一盏灯,直系晚辈和配偶要嚎哭,谓之 「哭丧」 。亲人长子要为逝者沐浴,更换寿衣。在北方汉族习俗里,贴身穿白色的衬衣衬裤,再穿黑色的棉衣棉裤,最外面套上一件黑色的长袍。整套服装不能够有扣子,要用带子系紧,以示后继有人。在逝者头上要戴上一顶挽边的黑色帽,帽顶上缝一个用红布做成的疙瘩,用来驱除煞气,人们认为这样做对子孙吉祥。寿衣一定得是传统式样,哪怕改朝换代、时过境迁,平时再也不穿民族传统服饰,等到临终那一天,也还得恢复原先的装束。因按传统观念,担心老祖宗不认。

  人去世后,家人应尽快向亲友发出报丧贴,或登门通报,对远方的亲友,要告诉其开吊下葬日期。报丧的孝子要穿戴孝服孝帽,到别人家,不能进门,有人来迎接时,无论长幼,都要叩首。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报丧方式。在浙江一些地方,亡者家属穿戴孝服在门外烧银锭、草鞋等,此谓 「送无常」,以示报丧。在广西一带,按照旧规矩,响三次火炮就表示报丧,这叫做 「报丧炮」,然后派人告诉给亲友。也有的地区拿白纸扎成旗帜立在门前作为报丧信号。还有的地方,报丧的人到亲友家门不能径自入内,必须要等在门口喊屋里的人,等到他们拿一铲子火灰撒在门外之后,才可以进门报丧。在东北一带,则用门外悬挂纸条来报丧。在江浙一带,报丧用伞来暗示。报丧的人带着一把伞去,把伞头朝上柄朝下,放在门外,来表示凶信。主人便要请报丧的人吃点心。然后,问清楚入殓的日期。最后,把报丧人用过的碗扔到门外,来表示驱邪避祸。  现多用讣告形式向亲友近邻进行通报。

  (二) 入殓守灵

  入殓即 「入棺」 。汉族民间俗称 「归大屋」,意味着从此阴阳两隔,悲痛欲绝的时刻,其仪式更要隆重。家人们都要捶胸顿足嚎啕大哭。所备棺材,多以松柏定制,忌用柳木。松柏象征长寿;柳树无籽,恐致绝嗣。有的地方用柏木做棺材还要掺一些杉木,据说完全用柏木做的棺材会遭天打 (触雷电) 。寿木做好后,搁在那里不能移动,俗说随便移动,对本人不利。棺材外面一般漆成朱红色,写上金字。亦画花鸟祥物。

  入殓仪式过去一般在第三天举行。逝者入棺前,要为之整容。按照民间习俗,要在棺底铺上一层谷草,然后再铺一层黄纸,意思是逝者的灵魂能够高高升入天堂。而七星板则是求寿之意。在七星板上铺黄绫子绣花的棉褥子,俗称 「铺金」,褥子上锈八仙过海等图案,意即超度亡灵升天成仙。

  在合上棺材之前还要往棺内放些葬物。民间的讲究是让逝者左手执金,右手握银。所以,历代陵墓都有盗掘现象。入棺时,逝者一般是头朝里脚朝外。古人以为 「阳道朝南,阴道朝北」 。凡亡人生前从身上脱落下来之物,都应殓入棺内。比如老年时,脱落的牙齿,以及小殓沐浴时所剪下来的指甲。遗体、殉葬物放妥后,接着要钉棺盖,民间称为 「镇钉」 。镇钉一般要用七根钉子,唤作 「子孙钉」,据说这样能够使子孙兴旺发达。  入殓前后,停棺在堂,直至出殡。点香燃烛,家人昼夜守灵。

  (三) 搁棺吊唁  

    搁棺因为要选择吉日吉地安葬逝者,古代一般要搁七天。

  吊唁是丧葬礼俗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吊唁的方式因各地风俗不同而有区别。吊唁时,与逝者关系的远近不同,吊唁的礼数,方式也不同。逝者子女在接到讯息以后,首先要哭悼,然后尽一切努力尽快上路奔丧。临到家时,要 「望乡而哭」,出嫁的女儿,有的甚至一路哭来。到家后,先要在灵前跪叩、哭悼,直到有人安慰才停止。亲朋友邻,虽不致于和孝子一样悲痛,但也要尽量表现得比较哀痛一些。亲友前来吊唁的时候,孝子要陪同。比较亲近的亲友,一般要在灵前正式举哀哭悼,直至有人劝慰。如果不是较亲近的亲友,则可以在灵前烧化几张纸钱即可。亲友前往吊唁时,一般都要携带礼品或礼金。礼金用黄色、蓝色签封好,在正中的蓝签上写上 「折祭」 或 「奠敬」 多少圆字样。礼品有匾额、挽联、挽幛、香烛、纸钱等。

  (四) 出殡落葬

  出殡又叫 「出山」,要先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吉时,叫做 「开殃榜」 。出殡之前,先要辞灵。先装 「馅食罐」,把最后一次祭奠的饭食装在瓷罐里,出殡时,由大媳妇抱着,最后埋在棺材前头。然后是 「扫材」,即把棺材头抬起,孝子放些铜钱在棺下,然后用新笤帚、簸箕扫棺盖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取 「捎财起官」 的意思。出殡的程序为:先转棺,将棺材移出门外,再抬起棺材头,备好祭祀用口,由礼生主持礼仪,丧主跪拜,礼生读完祭文后,由僧道引导孝男孝妇 「旋棺」,在棺材周围绕行三圈之后,再用绳索捆好棺材,盖上棺盖。抬棺即将起行,送葬队伍也要准备好,一般是长子打幡在前,次子抱灵牌,次子以下的孝属们持裹着白纸的 「哭丧棒」,大儿媳抱 「馅食罐」 。准备妥当后,即可起杠,伴随起杠,还有两项礼仪:一项是把逝者生前所用的枕头拆开,把里边的荞麦皮等和枕头套一起烧掉;另一项礼仪是 「摔盆」,即把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瓦盆摔碎。瓦盆一摔,杠夫起杠,正式出殡。送葬队伍随行。在传统丧礼出殡路上,还有几项礼仪。如扬纸钱,摆茶桌路祭等。

  到达墓地后,再次整理墓坑,把随葬的馅食罐、长明灯放在墓坑壁上龛内,扫去脚印,然后将棺木徐徐放下,由阴阳先生用罗盘仪矫正方向,由丧主铲土掩棺,并堆土成坟堆。

  (五) 居丧守制

  居丧在亲人去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需要在生活的许多方面进行节制,以表示对亲人的哀悼和思念。孝子在居丧期间 (一般七七四十九天) 不能理发,不能同房,不能参加宴会、进寺庙等。尤其是在安葬之前,这些习俗必须严守,否则被认为不吉。而古时候,孝子要居丧三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2024-11-27马头琴制作技艺
2024-11-27粘米食品制作技艺
2024-11-27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
2024-11-27土家织锦 「西兰卡普」
2024-11-27绿茶制作技艺 (恩施玉露制作技艺)
2024-11-27鹤峰宜红茶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