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支系阿细人的创世史诗。流传在云南省弥勒县西山一带。用固定的先基调传唱。光未然曾于 1943~1944 年间,进行过整理,并出版,书名 《阿细的先鸡 (基) 》。 「先基」,阿细语意为歌或歌曲。全诗分两部分。第一部分 「最古的时候」,叙述天地万物的起源和人类早期的生活习俗。第二部分 「男女说合成一家」,记叙阿细人独特的婚姻和风俗习惯。长诗内容广泛,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阿细人民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各个阶段的不同生活侧面,神话和现实交织,理想和事实融合,既是文学,也是历史。 1959 年出版了新版的 《阿细的先基》 。
「阿细的先基」 是彝族支系阿细人的史诗,流传在云南弥勒县西山一带的阿细人民口头上。 「先基」 是阿细语 「sei ji」 的译音,为 「歌」 之意,是这一作品诗歌和曲调的总称。用 「先基」 调唱的传统诗歌,内容基本上是固定的、系统的,它构成了一部完整的叙事长诗。
在悠久灿烂的彝族历史文化中,《阿细的先基》 因其规模庞大,内容丰富而远古,气势雄伟,结构严瑾,修辞手法的娴熟多变而成为一部空前绝后的奇书,是当之无愧的东方的 「创世纪史诗」,内容包括天文、地理、民族迁徙、风俗起源、人物传记等,是阿细人的百科全书。到目前为止,谁也不知道 《阿细的先基》 到底有多少行 (实际上也无法统计) 。
这部史诗最先由著名诗人,作家光未然 (张光年) 先生于 1944 年记录整理完稿,由取名为 《阿细的先鸡》 。 1945 年夏,北京大学袁家骅用国际音标记下了由阿细学生毕荣亮所唱的 「先基」 原歌,对先基字句采取直译,着重研究其音乐,语汇和语法特点。 1952 年 1 月,袁家骅对毕荣亮所唱的 「先基」 原歌进行重新整理, 1953 年,光未然又重新修订 《阿细先鸡》,更名为 《阿细人的歌》,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958 年 11 月,人民出版社再版光未然的 《阿细人的歌》 。 1959 年,红河调查队整理出版新版 《阿细的先基》 名称从此固定,为阿细人所承认沿用。 2010 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号:Ⅰ-121
类别:民间文学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弥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