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哈吧」,哈尼语意为哈尼古歌,是中国哈尼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哈尼族社会生活中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民间歌谣,是有别于哈尼族山歌、情歌、儿歌等种类的庄重、典雅的一种古老歌。 「哈尼哈吧」 涉及哈尼族古代社会的生产劳动、宗教祭典、人文规范、伦理道德、婚嫁丧葬、吃穿用住、文学艺术等,是世世代代以梯田农耕生产生活为核心的哈尼人教化风俗、规范人生的 「百科全书」,文化 「活化石」 。
「哈尼哈吧」 流传于滇南哀牢山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南岸元阳、红河、绿春、金平县以及建水县坡头乡、普雄乡等哈尼族聚居地区。哈尼族历史上没有文字,农耕生产生活知识的传播完全靠口传心授,「哈尼哈吧」 便成为重大节庆活动和朋友聚会场合中传承文化知识的主要方式。
以元阳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朱小和演唱、卢朝贵翻译、史军超与杨叔孔收集整理、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 《哈尼古歌──窝果策尼果》 为例,「窝果策尼果」 意为古歌十二调,内容着重叙述哈尼社会各种风俗礼仪、典章制度的源起,分上下篇;上篇主要讲述神的历史,由神的诞生、造天造地、杀牛补天地,人、庄稼、牲畜的来源、雷神降火、采集狩猎、开田种谷、安寨定居、洪水放滥、塔婆编牛、遮天树王、年轮树组成十二章;下篇讲的是人的历史,由头人、贝玛、工匠,祭寨神、十二月风俗歌、嫁姑娘讨媳妇、丧葬的起源、说唱歌舞的起源、翻年歌、祝福歌组成十二篇。十二篇内容可分可合,可通篇演唱,也可独立演唱,根据当时的仪典场合选择相宜的内容章节而定。从演唱的场合看,哈尼哈吧主要在祭祀、节日、婚丧、起房盖屋等隆重场合的酒席间由民间高手来演唱,表达节日祝贺、吉祥如意的心愿;从演唱的内容来看,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歌手可以连续演唱几天几夜。从演唱的特点来看,在隆重的场合因事而歌,摆酒吟唱,向亲朋好友、村寨百姓传递古老的规矩和道理,或美好祝福。演唱方式由一人主唱,众人伴唱,或一问一答,二人对唱而众人和声;若遇重大年节,可以完整演唱十二调主要内容,一位歌手难担大任,须数位歌手联袂演唱。
从收集整理的 「哈尼哈吧」 资料来看,古歌 《窝果策尼果》 、 《哈尼阿培聪坡坡》 、 《十二奴局》 、 《木地米地》 成为是 「哈尼哈吧」 的经典代表作。主要演唱在哈尼族节日庆典、婚丧嫁娶、起房盖屋等重大场合、酒桌上、火塘边,一人领唱众人合,或一问一答的方式,一代又一代地传承。各种节庆活动、婚嫁丧葬、起房盖房等重要场合是传播哈尼文化的大课堂。 「哈尼哈吧」 成为哈尼族传承知识、交流情感、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纽带。从内容来看,内容丰富,融会历史,囊括了哈尼族社会的生产劳动、宗教祭典、人文规范、婚嫁丧葬、吃穿用住、文学艺术等方方面面,堪称哈尼族社会教化风俗、规范人生的 「百科全书」 。 「哈尼哈吧」 是哈尼族乃至西南农耕少数民族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典代表,是系统研究哈尼族传统社会生产生活、宗教祭典、人文规范、伦理道德、婚嫁丧葬、吃穿用住、文学艺术的 「圣经」,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科学、文学艺术价值。
2008 年 3 月,「哈尼哈吧」 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进一步保护、挖掘、传承 「哈尼哈吧」 民族文化资源,元阳县共 「哈尼哈吧」 保护专项资金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到哈尼族民风习俗较为深厚的 31 个自然村寨,分片区分内容全面调查有关 「哈尼哈吧」 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渊源以及分布、流传情况、传承人。
编号:Ⅰ-66
类别:民间文学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原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