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萨 (斯) 尔

2024-10-01 10 0

  《格萨 (斯) 尔》 是世界范围内篇幅最长、规模最为宏大的一部英雄史诗。它有着上千年的创造和演唱的历史,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史诗,长达一百多万行。内容主要描写了以格萨 (斯) 尔为首的古代英雄群体惩恶扬善、英勇征战的故事。史诗的故事情节围绕着英雄人物格萨 (斯) 尔的一生展开,基础章节和情节主要有神国出生、赛马称王、迎娶爱妃、击退入侵、东讨西伐、降妖伏魔、返回神国等等。史诗中积淀了丰厚的藏族古代神话传说、诗歌和谚语等民间文学素材,提供了宝贵的藏族原始部落的形态和丰富的资料,是一部形象化的古代藏族历史,代表了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

  除了在藏族社会家喻户晓之外,这部史诗还广泛流传于我国的蒙古、土、裕固、纳西、普米等民族中。同时也被传播到境外的蒙古国、俄罗斯的布里亚特以及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和周边地区,具有十分强大的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并且传播所到之处均以当地民族的语言文化相融合。其中流传至蒙古地区的 《格斯尔》 在情节发展和再度创作上独具特色,在艺术感染力上取得了和母体史诗可以媲美的成就。所以在申遗和对外宣传时,将 《格萨尔》 和流传至蒙古地区的 《格斯尔》 联名为 《格萨 (斯) 尔》 。目前,这一史诗在各流传地区仍处在不断创作和发展中,所以又被称作 「活形态的史诗」 。

  我国学者最早介绍和研究这部史诗,是在 20 世纪 20 年代末和 30 年代初。而系统地、大规模地进行搜集工作则是从 1958 年开始的。 1958 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曾批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提出的搜集这一史诗的计划,并确定由青海省负责,其他有关省区协助。之后,青海、西藏、甘肃、四川、云南先后进行了搜集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 2002 年起,中国社科院在北京、四川、西藏、内蒙古、青海等史诗流传省、区、市,先后以多种形式对这一史诗传统以及文化保护进行了大力的宣传和推广,陆续举办了一系列学术活动。几十年来,我国在 《格萨 (斯) 尔》 的民间艺人保护、资料整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成果出版、对外学术交流等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000 年 10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31 届大会将 《格萨 (斯) 尔》 列入 「会员国 2002—2003 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的周年纪念」 名单。 2006 年 《格萨 (斯) 尔》 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8 年 9 月,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和全国 《格萨 (斯) 尔》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课题组,申报 「《格萨 (斯) 尔》 史诗传统」 为联合国第四批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2009 年 9 月,在阿联酋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格萨 (斯) 尔》 史诗传统」 被批准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编号:Ⅰ-27

类别:民间文学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国社会科学院 《格萨 (斯) 尔》 办公室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2024-11-15满族剪纸 ——剪、说、唱为一体的综合民族艺术
2024-11-15酥油花
2024-11-15土族盘绣
2024-11-15维吾尔族刺绣
2024-11-15瑶族刺绣
2024-11-15彝族 (撒尼) 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