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世代以狩猎、捕鱼为生的鲜卑人,曾是东北大兴安岭东麓的游牧民族。 18 世纪中叶,清政府为巩固西北边防,将部分锡伯族迁往新疆伊犁河谷屯田定居。伊犁河谷土地肥沃,水草丰盛,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也是发展渔业也的理想之地。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锡伯族最大的聚居之地。公元 1808 年,在新疆驻防的锡伯族官兵开凿成功 「察布查尔」 大渠,引伊犁河水灌溉农田,伊犁河地区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粮仓。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锡伯族文化如盛开的鲜花,香播锡伯族民间,其中锡伯族民间故事,是中国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一个亮点。
锡伯语接近满语。新疆的察布查尔、霍城、巩留、塔城等地的锡伯族,至今仍保留着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兼用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东北锡伯族在语言、衣食、居住等方面和当地的汉族、满族基本相同。锡伯文是 1947 年在满文基础上稍加改变而成,沿用至今。锡伯族人民运用自己的语言,创作了相当丰富的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锡伯族民间故事,是用锡伯语创作的,成为民族文学园地里的一支奇葩。
锡伯族民间故事民族特色浓郁、内涵丰富,是锡伯族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轨迹的真实写照。有学者将其简要地分为神话故事、民俗传说、生活故事、机智故事及动物故事五种类型。对于锡伯族的孩子来说,锡伯族故事是他们的童年和少年的整个世界,为塑造孩子们真、善、美的心灵,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 《章京和他的女婿》 讽刺了吝啬贪财的岳父;《燕子》 、 《三兄弟》 歌颂了劳动人民的美德;《穷姑娘和富姑娘》 斥责了贪婪和自私。而其中关于人参的许多传说故事,把他们带入了神奇幻想世界,让孩子展开想像的翅膀时,受到启发,开发智力。
伊犁州统计局副局长金永辉和州政协副主任王刚,是一对迷恋锡伯族民间故事的夫妻,经过多年的挖掘和搜集,整理出 150 个广泛流传在锡伯族民间的各类故事。编写一本 《锡伯族民间故事集》,包括风俗传说、神话故事、生活故事、机智幽默故事、动物故事等。故事集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历史跨度大。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生活气息。为弘扬民族文化,为推动民间文化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作品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是浪漫奇特的神话故事,下篇主要是锡伯族历史上的传说,特别是一些历史人物,如民族英雄图伯特、博乐果素、色布西额的故事。还有一些民间传奇人物,如莲花嬷嬷、赛音哈哈、祥玛玛的故事等。些故事旨在说明一些朴素的、经得起推敲和验证的道理,如人和自然界的生物可以和谐共处,做好人会有好报,寻求真理要百折不挠,生活中要尊老爱幼,互助友爱,团结和睦,顾全大局等等。
「锡伯族民间故事集」 是抢救、挖掘、收集和整理锡伯族民间文化的结晶。东北吉林的何钧佑也是讲锡伯族民间故事一个高手,例如他的 《何钧佑锡伯族长篇故事》,反映了锡伯族族历史、文化的变迁,被人们称为锡伯族历史的 「活化石」 。其重要价值,就在于它是锡伯族原生态的历史记忆,是弥足珍贵的锡伯族口述史,是流淌在锡伯族民间的活态史诗。锡伯族民间故事,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号:Ⅰ-109
类别:民间文学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沈阳市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 《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