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 也称 「漫少年」,又叫情歌、山曲子、花曲儿、野曲等,是回族民歌中最丰富、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 「花儿」 具有流传地区广、流行民族多、歌词独特、曲调丰富、内容广泛等特征,使西北地区各民族社会生活和民间音乐呈现出独特的研究价值。
宁夏回族花儿
宁夏回族山花儿,俗称 「干花儿」 、 「土花儿」,是主要流传于宁夏南部山区和同心等地回族中的代表性民歌体裁。宁夏回族山花儿带有浓厚的回族民俗文化特征,在继承古陇山民歌 「三句一叠」 的基础上多以单套短歌的形式即兴填词演唱,多用五声音阶式迂回进行。
宁夏回族花儿的历史追溯至公元 7 世纪初 (隋末唐初),中西亚的穆斯林 (回族先民) 陆续来华经商定居,中西文化碰撞,几经交融,于明代以后形成独特的复合性与多元性文化体征。花儿表现的内容包罗万象,有爱情、自然景色、天文气候、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宣传党的政策、鞭挞社会丑恶现象。山花儿作为回族群众愉悦自我、怡情解闷、吐纳情感的一种自娱性山野歌曲,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浑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基本特征为:回族民俗文化性,即自唱自娱和小范围传唱;文学性,是指在继承古陇山民歌 「三句一叠」 的基础上多以单套短歌的形式即兴填词演唱。音乐性则继承古陇山徒歌四声、五声徵调特征,吸收信天游,爬山调、洮岷花儿、河湟花儿以及伊斯兰音调的多种影响,多用五声音阶式迂回进行。宁夏回族花儿的价值在于它的学术研究价值和人文内涵。其代表曲目有 《黄河岸上牛喝水》 、 《看一趟心上的尕花》 、 《花儿本是心上的话》 等 。
现年 67 岁的马生林是 「宁夏回族山花儿」 目前唯一的国家级传承人,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花儿歌手。马生林是海原县海城镇下庙沟村人,因了父亲的影响和遗传,马生林自幼在甘、宁一带学唱过 400 余首花儿小曲,海原的山花调子多由他传唱。他多次为影视片配唱,曾获自治区宣传部、文化厅、民族事务委员会和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 「宁夏第二届民间文学金凤凰奖」 。在西北第一、二、三届民歌 (花儿) 比赛中曾获得一等奖和特别奖。 2002 年获得 「首届宁夏 (海原)『花儿』 文化艺术节花儿演唱会金奖」 。 2006 年,宁夏回族花儿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疆花儿
新疆花儿唱词浩繁,文学艺术价值较高,被人们称为 「西北之魂」 。 「花儿」 音乐高亢、悠长、爽朗,不仅有绚丽多彩的音乐形象,而且有丰富的文学内容,反映了生活、爱情、劳动等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新疆花儿的故乡是昌吉回族自治州。新疆昌吉地区的回民大部分是从甘肃、青海、陕西、宁夏等地迁入的移民,随着这些移民的到来,「花儿」 也随之从高原来到了平川,与青海 「花儿」 有着直接的传承关系。至于花儿何时传入新疆,不得准确时间。据被称为 「庭州花儿王」 的韩生元老先生介绍,大约是清朝将军左宗棠西征平定阿古柏之乱时,由陕、甘、宁、青的回族兵将带入新疆。这些回族兵将来到新疆后,在自娱自乐的相互演唱中,方言相杂,曲调相揉,歌词的发音,再不是原来的发音,曲调也不纯为各流派的曲调。节奏上,借鉴了维吾尔族音乐的快节奏;演唱中,吸收了哈萨克族阿肯弹唱的幽默,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 「新疆花儿」,与陕、甘、宁、青的 「河湟花儿」 、 「洮岷花儿」 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新疆花儿有着自己独有的风格——演唱中少拖腔,曲调中少花音,唱词和曲调铿锵有力、洒脱自如。
被誉为 「花儿歌王」 的韩生元,现年已 91 岁, 祖籍青海省沙沟扶儿湾, 现为新疆米泉市长山子镇马场湖村人,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时远近闻名的民间歌手。韩生元父母去世得早, 他七岁时不得不依靠从父亲那里学来的 「花儿」 乞讨度日,15 岁时流浪至米泉市长山子镇马场湖村, 以扛活为生, 并定居于此。韩生元凭借非凡的记忆力将所见所想编成歌词, 并用本地方言和 「花儿」 令相结合, 同时广泛地向当地各族民间艺人学习民间艺术, 逐渐成为新疆较具影响力的回族民间歌手。
韩生元能用 20 多种曲调唱各种不同类型的 「花儿」 、 50 年来,他自编自唱的 「花儿」,仅粗略整理和记录的就有 200 余首。还有创作的小曲子、快板、民间故事、谚语、歇后语 200 余则,他演唱的 「花儿」 不仅享誉新疆内外,还被翻译、流传到日本。 2008 年新疆花儿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韩先生被誉为 「新疆花儿」 传承人。现已出版的有关他的专著有 《韩生元花儿集》 、 《米泉回族文化套书》 。
「花儿歌王」 的韩生元老人
新疆花儿表演者
编号:II-20
类别: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乐都县宁夏回族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