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宴席曲

2024-10-01 5 0

  回族宴席曲是西北回族人民结婚时演唱的一种民间传统歌曲,流传于西北回族地区。该曲目是在婚礼宴席上演唱,且伴有动作,这种传统艺术的名词由宋代宫廷的 《宴乐》 转化而来,故也叫 「宴席舞」 。宴席曲的曲调优美婉转,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能歌能舞,保留着我国宋、元时代西北少数民族民间小曲的古老风貌,宴席曲的演唱风格和内容可分为五类,包括表礼、叙事曲、五更曲、打莲花、散曲。这些宴席曲涵盖了回族群众数百年来生产、生活、爱情、婚姻等方方面面的历史,是一部全景式展现回族历史的音乐史诗,为我们研究回族的历史、风俗习惯、语言文学以及文化艺术等提供着丰富的资料。

  宴席曲的演出程序,主要分以下步骤,「曲把势们」(演唱者) 来到东家大门口,唱 《恭喜曲》,进到家中拉开场子后,先由曲把式头儿 《表礼》 致赞词,然后开始正式的演唱。演唱的起首曲为 《抬起吗头儿瞧》,接下来根据主人所点的曲目,进行表演。如果这一家出现两组演唱家,可必不可少的要进行对阵打擂,你一歌我一曲,不把对方唱的哑口无言绝不罢休。宴席曲的演唱,有唱一晚夕的,也有连着三晚夕的,这就看唱家们的肚子里的货有多少和演唱上的功夫有多大了,宴席曲演唱到最后以一曲 《谢东家》 作结束。回族有 「结婚三天无大小」 的习俗,尽管伊斯兰教禁忌 「弹唱歌舞」 、 「音乐戏剧」,但回族仍有在喜庆场合贺喜唱曲的风俗。特别是在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回族 「宴席曲」 这种古老的说唱表演艺术已有 200 多年历史。

  安宝龙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门源回族宴席曲的传承人。这个土生土长的门源人用三十多年的时间,挖掘、搜集、整理了一百多种、两百多首回族宴席曲。安宝龙自幼酷爱 「回族宴席曲」,跟着 「老把势」 学唱,凭着自己刻苦好学和天赋,掌握了大量的曲词。他花费了 30 多年挖掘、搜集、整理了 100 多种 200 多首 『宴席曲』,并多次参加省、州、县文化活动演出。他的演唱清澈悠扬、优美婉转、吐字清晰、声情并茂。舞蹈动作潇洒舒展、幽默风趣,生动地展现了回族宴席曲这一博大的传统文化。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门源县回族宴席曲的影响力、知名度得到很大提高。

  回族 「宴席曲」 于 2006 年被列入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 年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代表性的流传地之一,门源县非常重视回族宴席曲这一回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挖掘、整理。在拯救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回族宴席曲传承人安宝龙 (中间) 及其弟子

回族宴席曲表演

编号:Ⅱ-118

类别: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2024-11-15满族剪纸 ——剪、说、唱为一体的综合民族艺术
2024-11-15酥油花
2024-11-15土族盘绣
2024-11-15维吾尔族刺绣
2024-11-15瑶族刺绣
2024-11-15彝族 (撒尼) 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