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瀚调为内蒙古西部地区民歌种类之一。漫瀚调一词有两种解释。一是漫瀚调中的 「漫瀚」 是来源于蒙古语 「芒哈」 一词,意为 「沙丘、沙梁」,因此漫瀚调有沙漠调、沙丘调之说。二是漫瀚调也称 「蒙汉调」,它是蒙汉两族音乐文化相融合形成的音乐种类。漫瀚调的形成和发展与晋、陕汉族民间音乐和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相互交融有密切联系。漫瀚调主要流传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达拉特旗,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等地区。
漫瀚调最早产生于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清嘉庆和道光时期对蒙旗实行 「借地养民」 政策,使大量汉族移民流入准格尔旗,形成了蒙汉杂居、农牧兼营的局面。移入的汉民不仅开拓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使了蒙汉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准格尔旗的 「漫瀚调」 形成于蒙汉文化交融的背景下产生。早期的漫瀚调多数是在蒙古族民歌曲调中直接填入汉、蒙两种歌词而形成。后来,逐渐产生了新的漫瀚调,已不再是单一填词,而是巧妙的融合了蒙古族民歌与陕西、山西地区民歌的特色,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质的漫瀚调歌曲。
漫瀚调音乐的旋律多以鄂尔多斯蒙古族短调民歌为主,同时也吸收了爬山调、山西、陕西地区民歌的一些特点;唱词以汉语为主、同时也吸收了蒙语词汇,混合使用两个民族的语言来表现歌唱内容是漫瀚调的主要特征之一。漫翰调的音乐以五声音阶为基础,旋律跌宕起伏、潇洒豪放,多采用大跳,七、八度大跳较为多见,九度、十度甚至十一、二度的大跳也时有所见;曲式结构以呼应式的上下两句或四句的方整性结构为主;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对唱,其中对唱为主。漫瀚调的乐队由四胡、笛子 (俗称梅) 、扬琴、三弦等乐器组成。代表性曲目有 《王爱召》 、 《栽柳树》 、 《阿拉坦岱日》 、 《扫帚花日》 、 《毛主席带将幸福来》 等。
漫瀚调是蒙汉兄弟民族的文化结晶,它不仅透露着热情豪放的蒙古族音乐风格,同时也显现着高亢嘹亮的西北民歌的特色。 2008 年,漫瀚调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号:Ⅱ-92
类别: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