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鼓吹乐

2024-10-01 8 0

  维吾尔族鼓吹乐是以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合奏形式为主的传统民间音乐,广泛地流传在新疆南疆和北疆的维吾尔族聚居区。它最早自阿拉伯传入中国西域地区,维吾尔族吸收,并溶入了自创的内容,历经六百余年,逐渐丰富和完善,形成了完整的独具民族特色的十二套鼓吹乐。

  演奏维吾尔鼓吹乐所用的乐器由一支苏乃依、三对纳格拉和一只冬巴克组成,或加入卡娜依和若干面达普,而苏乃依和纳格拉是最主要的乐器,演奏必不可缺少。参加演奏的人数较为灵活,可多可少,并不固定。

  管状的吹奏乐器 「苏乃依」,用棘木或桐木挖制而成,形状上细下粗,下端直管,喇叭口形,或套用铜质碗口。管身用骨质花纹和彩色宝石装饰,音孔上插苇质哨片。

  罐状的击鼓乐器 「纳格拉」,鼓的腔体最初取胡杨树干做材质,挖空上蒙羊皮,后发展用生铁铸就。用木棍击奏也从 「两面相击」 演变到 「一面相击」 的方式。按形制大小和音高的不同,分为头鼓、中鼓、尾鼓。演奏时,头鼓在整个乐队中起着指挥的作用,常作复杂的变奏;中鼓与头鼓轮流加花,奏出的是基本节奏型;乐音低沉的尾鼓,演奏的是基本节奏。冬巴克鼓也是如此的击打乐器。

  维吾尔族鼓吹乐有渲染喜庆气氛的特长,因此,它发声高亢,激越明朗,节奏感强,常用于节日、婚礼等喜庆场合,民间举行的各种麦西热甫和朝拜圣裔麻扎的礼仪、广场上的群众性欢快的舞蹈、民间杂技 「达瓦孜」 的表演,都有它伴奏的旋律。

  维吾尔族鼓吹乐在演奏形式上,也在悄然发行着变化,常见的零星曲牌演奏,逐渐趋于向套曲化发展。南疆和北疆都出现了不同艺术风格的 「鼓吹乐套曲」 在流传,其特点是从 「散序」 开始,中间是多个段落的由慢而快、由抒情、庄严到欢快热烈的音乐,最后在散板上结束全曲。如在伊犁地区流传的 《伊犁十二套鼓乐》,在吐鲁番地区流传的 《叶尔》 、 《米力斯》,在库尔勒地区流传的28套 《赛乃姆》,在喀什地区流传的 《萨玛舞曲》 、 《谢地亚娜》 等,都是维吾尔族民间喜闻乐见的曲子。

  维吾尔族鼓吹乐成为首批新疆維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遺产保护項目,75 岁的玉素甫江老人获得此項传承人称号。 2008 年 6 月经国家批准,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

打击乐纳格拉鼓 (实拍)

唢呐

手鼓 (实拍)

吐鲁番鼓吹乐 《潘吉尕木卡姆》 表演 (网)

编号:Ⅱ-127

类别: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2024-11-15满族剪纸 ——剪、说、唱为一体的综合民族艺术
2024-11-15酥油花
2024-11-15土族盘绣
2024-11-15维吾尔族刺绣
2024-11-15瑶族刺绣
2024-11-15彝族 (撒尼) 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