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民歌 (花瑶呜哇山歌)

2024-10-01 5 0

  花瑶呜哇山歌渊源流长,它是花瑶人民在田野山岗劳动时自我愉悦,自我抒情的歌曲。千百年来,花瑶人独自居住在封闭的大山里,过着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生活。原始古朴的自然风光给了花瑶人无限的激情和灵感。呜哇山歌产生于花瑶劳动人民中间,人们在山上砍柴、狩猎、伐木、采草药、挑担及田间劳动时,或为寻觅同伴,以驱赶野兽强盗;或为消除疲劳对歌打趣;或表达男女爱慕之情……,人们把内心的激情用喊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花瑶呜哇山歌一般用汉语来演唱,是随着瑶、汉民族大融合形成而发展的,是汉文化与当地花瑶土著文化相融合,以及周边文化影响的产物。花瑶呜哇山歌作为一种特殊的劳动号子,具有协调和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被称为民歌中的绝唱,反映了神秘花瑶人独特的审美观念、思想感情和民族心理。

  花瑶呜哇山歌至今还流传着几千首,其内容题材十分广泛,歌词带有即兴性 (瑶语称 「见子打子」) 。山歌的题材主要有:瑶族来源和迁徙 (花瑶巫术咒语高腔调,瑶语称 「霸麦热皈」) 、农业劳作、深山狩猎、洞谷名胜、死亡葬丧、服装首饰、日月星辰、风花雪月、婚姻嫁娶、傩巫鬼神等等。因呜哇山歌演唱大多在乡间野外,不受劳作时间限制,随意性很强,歌的内容可以随场景和思维形式的变化而变化,是一种自由抒发的劳动号子。演唱时,有独唱、对唱、多声合唱等多种形式,常用大锣大鼓来伴奏,歌声高亢激昂,穿云透雾。

  花瑶呜哇山歌属高腔山歌,多为成年男子用真假声结合演唱,曲调节奏自由,音调悠长,唱时可以根据需要伸长或缩短它的节奏,声音高亢嘹亮,有较长的甩腔,并常加用 「呜哇呜哇……」 等衬词。歌词结构复杂,一般为四句体、六句体和多偶句体,一般七言、九言、十一言为一句,歌词讲究节奏和押韵,共 24 个韵脚。在音律艺术上,由于花瑶人隐居深山密林,力求传得遥远听得清晰,一般音调高扬,声音绵长。其中最高音往往是衬词 「呜哇呜哇……」,常出现在第二句后 (加腔) 和歌词的最末尾 (绞腔) 。在歌词末尾的前一句是固定句式:「十八哥呀×××(女唱)」 或 「十八妹呀×××(男唱)」,预示着歌唱将要结束;在修辞手法上,从诗歌最基本的 「赋、比、兴」,到双关、对偶、歇后、排比、引用等各种修辞手法都有应用。 「山歌无假戏无真」,呜哇山歌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是花瑶人生活的一面镜子。而其中又以情歌数量最多,也最富特色。

  2007 年,呜哇山歌的演唱者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的陈世达和戴碧生被确定为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世达已经 80 多岁了,他只读了 4 年书,却掌握了 2000 多首呜哇山歌。他演唱的呜哇山歌以浓厚的乡土气息、活泼诙谐的曲调、高昂的气势让观众捧腹。如今,有很多年轻人都愿意跟他学,他也非常乐意地教。他最大的心愿是尽快将自己记得的上千首呜哇山歌的歌词整理成书,教好徒弟,让呜哇山歌这项传统民间艺术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花瑶呜哇山歌由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申报,于 2006 年、 2008 年相继被列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号:Ⅱ-110

类别: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隆回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2024-11-15满族剪纸 ——剪、说、唱为一体的综合民族艺术
2024-11-15酥油花
2024-11-15土族盘绣
2024-11-15维吾尔族刺绣
2024-11-15瑶族刺绣
2024-11-15彝族 (撒尼) 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