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1 鼓楼 (摄影:欧邦兴)
一、历史与分布
侗族大歌是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的总称。侗语称 「嘎老」,「嘎」,歌也,「老」,含篇幅长大、人多声多和古老之意;是由多人合唱、集体参与的古老歌种,是侗族民间一种极富特色的民歌演唱形式。 「众低独高」 是其传统的声部组合原则,优美和谐是其鲜明的艺术品格,歌师教歌、歌班唱歌是其全民性的传承方式。侗族大歌所承载和传递的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人伦礼俗、智慧精髓等至关重要的文化信息,其内容涉及民族学、音乐学、社会学、婚姻史、思想史、教育史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是维系侗族社会生存的精神支柱。
早在宋代,侗族大歌即已较为成熟,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在其 《老学庵笔记》 中记载了 「仡伶」(侗人自称) 集体做客唱歌的情况。明代邝露在 《赤雅》 一书中曾明确记载过侗人 「长歌闭目」 的情景,这就是当时演唱侗族大歌的真实记录,是数百年前侗族大歌演唱的重要文献。
图 2 双江镇黄岗村鼓楼大歌 (摄影:欧邦兴)
贵州省的侗族大歌主要流传于从江、榕江等地。小黄侗族大歌自清代康熙年间形成独立体系以来,经过十多代歌师的传承,不断向周边的 「二千九」「六洞」「九洞」 和黎平、三江、榕江等地传播,极大丰富了侗族大歌的曲目。
图 3 鼓楼传情 (摄影:欧邦兴)
广西三江侗族大歌主要流传于三江县梅林、富禄、洋溪乡沿溶江河一带的侗寨和罗城的侗族村寨。三江大歌通常在节日里由男女歌队坐在鼓楼或围在火塘边进行对唱,以此来讲述人生哲理,传授生产生活知识。
二、内容与分类
图 4 喊天节大歌 (摄影:吴运美)
侗族大歌主要包括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情歌、伦理大歌、礼俗大歌、儿歌、戏曲大歌、老人歌等形式,其歌唱在多声思维、合唱技艺等方面达到较高水平,演唱时通常分两个声部,在民间有 「雄音」(高声部) 、 「雌音」(低声部) 之称。按音色,主要分为男声大歌、女声大歌、童声大歌和男女混声大歌几种。
侗族大歌按其风格、旋律、内容、演唱方式及民间习惯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大类:
◆ 嘎所 (声音大歌)
嘎所是大歌中非常重要的一类。 「所」(soh) 在侗语中有声音、气息、气力、生存等含义,在这里是优美人声的特指。 「嘎所」 又译为 「声音大歌」,这种歌以强调旋律的跌宕、声音的优美为主。嘎所的旋律多模仿自然界的虫鸣鸟叫,小河流水之声,其标题常常以昆虫鸟兽或季节时令命名。此外,声音大歌也常常以其产生的村寨命名,并以典型的旋律方式成为特有的地方性标志。
◆ 嘎嘛 (柔声大歌)
这是以抒发男女之间爱恋之情为主要内容的大歌歌种,也可以译为 「抒情大歌」 。其音乐特点是缓慢、柔媚而富于感染力。重要曲目有 《龙在深滩邀你进小塘》 《鱼在深滩共约塘》 等。
◆ 嘎想 (伦理大歌)
这是一种劝教诫世为主要内容的大歌歌种。其音乐旋律起伏不大,主要注重歌词内容的表达,歌词以称颂或讽刺为主。侗家人的传统伦理观念的传承和社区的安定团结,一定程度上得益于 「嘎想」 的广播流传。重要曲目有 《父母歌》 《公婆歌》 《单身歌》 《懒汉歌》 等。
◆ 嘎吉 (叙事大歌)
这类大歌以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对话为主要内容。音乐旋律舒缓,大多低沉而忧伤。以单人领唱歌词,众人集体以在持续低音上唱一个固定衬词为主要表现方式。这类歌的歌词较长,领唱者必须有惊人的记忆力和丰富的情感表现力。典型的 「嘎吉」 曲目多以故事主人公名字命名,如 《元董之歌》 《美道之歌》 《孔子之歌》 等。
三、保护与传承
图 5 黄岗侗寨 (摄影:欧邦兴)
侗族自古没有文字,侗人用自己的文化选择了另一种有效的文化传递方式——那就是歌唱。这种歌唱也和有文字民族的学校教育一样,有着一整套严格、有序而完整的社会教育系统。在大歌传唱区域,大歌的传承和展演便是侗族文化教育系统的中心。在这一传承体系中,最基础的社会组织是 「歌队」,寨子里每一个村民都是或曾是歌队的成员;传习歌唱的灵魂人物是 「歌师」,歌师是寨子里公认的本族文化人并具有特殊的威望和权力,他们不仅系统地教授歌队如何歌唱,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歌唱教会年轻人认知本族传统并带领他们通过歌唱进入社区生活的每个细节。
大歌自身有一个包罗万象的庞大 「歌库」,体现了技术难度等级和不同文化深度,这为循序渐进的教学提供了目标清晰的材料。在长久的传教过程中,歌师们形成了一套稳定的教歌模式,这一模式以口耳相传、实践互动为核心,为社区中每个人有效掌握和演唱大歌提供了可能。大歌,在良性竞争中习得;歌队,在鼓楼对歌中互动;技艺,在无形有意中提高;大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传承下来的。
图 6 寨门迎宾敬酒 (摄影:欧邦兴)
2006 年,侗族大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 年,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委认为,侗族大歌是 「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 。在文化部已公布的 4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清单中,共有 6 位侗族大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们是:吴品仙、吴光祖、覃奶号、吴仁和、潘萨银花、胡官美。令人遗憾的是,吴仁和老师已离开我们。
图 7 侗族大歌比赛现场 (摄影:贺春雨)
现代生活方式一方面提高了侗人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拓展了他们与外界的交往渠道及事业,另一方面,一些传统文化也面临被替代和遗忘的尴尬境遇。和其他传统艺术门类一样,要使侗族大歌得到发展,必须建立在良好的保护和传承基础之上 。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