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大鼓:鼓腔弦韵乐传承

2024-10-01 5 0

  

    乐亭大鼓,又称 「乐亭腔」「乐亭调」,是我国北方主要曲种之一,与乐亭皮影、乐亭评剧合称 「冀东三枝花」 。近年来,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乐亭大鼓得到抢救性保护。目前,以肖云霞为代表的百名艺人常年深入基层演出,每年在冀东一带完成演出 6000 余场次。同时,乐亭大鼓尝试 「走出去」,先后在上海世博会、唐山世园会以及唐山湾国际旅游岛等地进行精彩演出,还曾代表中国到巴黎展演。

  悦耳的鼓板琴弦声配上 「咿咿呀呀」 的唱段,听起来算不上和谐。而对于肖云霞来说,这样的场景同样让她欣慰。肖云霞是河北省级 「非遗」 乐亭大鼓的传承人,今年暑假,来向她学习乐亭大鼓的学生比往年多了。近耄耋之年的肖云霞手执鼓板,配乐一起,自己唱一句,学生学一句。看到咿呀学唱段的学生,肖云霞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

  上世纪 50 年代末,肖云霞与乐亭大鼓结缘,如今已近 60 个年头。肖云霞回忆,当初学徒的时候,每天早起晚睡,吊嗓子,练身段,唱词道白,敲鼓打板,一句一字、一招一式从不马虎,唱不好的曲调就一直琢磨练习,走着路唱,干着活唱,直到字正腔圆。有一次在给老师烙饼的时候,心里还在念叨唱词,结果饼糊了她都不知道,她笑称自己准是 「着了魔」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努力,肖云霞学成归来。肖云霞嗓音甜美,音域宽广,演唱情真意切,字字清晰适度,声声赏心悦耳,观众对她的喜爱到了痴迷的程度,肖云霞成了当时冀东地区无人不知的大明星。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 21 世纪以后,乐亭大鼓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以前的辉煌不再有了。」 说到乐亭大鼓的没落,肖云霞的眼神里透着些凄凉,但这位倔强的老人从不服输,「乐亭大鼓不能在我们这里断了,要传承下去,更要让后辈人知道乐亭大鼓的魅力」 。

  肖云霞今年 79 岁,满头银发但精神依旧饱满。一辈子都心系东亭大鼓的她从未停下传道授业的脚步。上至七十岁的老者,下至十几岁的孩子,肖云霞都耐心指导,悉心传授。对慕名来访的爱好者都热情接待,从不怠慢。对于到访者的求教,她更是不厌其烦。一位日本友人非常喜爱乐亭大鼓,曾三次到肖云霞家里短住学习乐亭大鼓,肖云霞每次都热情满满,亲手指导。

  不仅如此,肖云霞还与其他几位艺人一起,归纳总结乐亭大鼓唱腔结构特点、唱功唱法、表演程式、鼓板击打技巧,并结合现代声乐理念,就其呼吸、吐字、共鸣、润腔等诸方面,分析总结了乐亭大鼓的演唱技巧,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教程,从根本上改变了乐亭大鼓 「口传身授」 的单一传承方式。

  2006 年,乐亭大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乐亭县委宣传部长姚清华介绍,自列入 「非遗」 以来,乐亭县与唐山市艺术学校等院校联合开办乐亭大鼓表演专业,在唐山师范学院成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乐亭大鼓、乐亭皮影」 艺术教育传承基地,组织编纂了乐亭大鼓校本教材,开展乐亭大鼓普及教学,培养乐亭大鼓后备人才。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乐亭大鼓,乐亭县实施了千场大鼓进百村、乐亭大鼓新人赛、乐亭大鼓书会、艺苑乡音等一系列赛会、展示活动,100 多名乐亭大鼓艺人常年深入基层演出,每年在乐亭及周边各县完成演出 6000 余场次。

  近年来,乐亭大鼓尝试着 「走出去」,先后在上海世博会、唐山世园会以及唐山湾国际旅游岛等地进行精彩演出,还曾代表中国到巴黎展演。梨花板清脆悦耳的 「叮叮铃铃」 声和韵味无穷的九腔十八调引得国内外广大游客驻足聆听。 「乐亭大鼓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更是乐亭的一张亮丽名片,我们应当把它发扬光大。」 姚清华说。

  

  来源:北京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2024-11-15满族剪纸 ——剪、说、唱为一体的综合民族艺术
2024-11-15酥油花
2024-11-15土族盘绣
2024-11-15维吾尔族刺绣
2024-11-15瑶族刺绣
2024-11-15彝族 (撒尼) 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