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亨铜鼓文化

2024-10-01 5 0

  铜鼓,布依语称为 「年」(nyianz),册亨县现今就保留有数十面铜鼓,最古老的一面鼓是秦末汉初铸造的,余下为唐、宋、元、明、清铸造,堪称稀世之宝。

  布依族铜鼓是布依族的 「重器」「神器」「礼器」「乐器」,珍而秘藏,多为家族集体共有。铜鼓由家族的 「长老」「族长」「长房」 保管。如秧坝镇者术村平定组黄氏铜鼓、坡妹镇岩云村纳温组韦氏铜鼓,二面均由古代流传下来,由族长保管。

  韦氏铜鼓四道合范浇铸,形制矮圆,足短外侈,制作精致,麻江型。通高 27 厘米,面径 48.5 厘米,腰围 127 厘米,重 18 公斤。胴、腰、足三段清楚,起伏明显,鼓面出沿,胴部圆鼓突出,大于鼓面,束腰、腰足间有明显折棱,胴腰间四短扁耳,耳无孔。鼓面正中有光体,其外十二角光芒,芒间无纹,芒外一、四、六晕饰乳钉纹,二晕饰蕨叶纹,三晕饰 「(万)」 字纹,五晕饰勾连云纹,鼓身素面无纹。据韦氏介绍,鼓面正中十二角光芒,每一芒代表十二地支中之一支,且有唱词,其唱词为:长男在子方,次男在丑方,小男在寅方,长女在卯方,次女在辰方,小女在巳方,长妇 (媳) 在午方,次妇 (媳) 在未方,小妇 (媳) 在申方,长孙在酉方,次孙在戌方,小孙在亥方。

  黄氏铜鼓与韦氏铜鼓形制差不多,纹饰不尽相同,亦属麻江型。正中有光体,其外十二角光芒,其间无纹,芒外饰乳钉纹,同心圆纹、条形纹、绳纹、波浪纹、三角纹、游旗纹,足沿饰复线三角纹,且有一条 15 厘米的裂缝。束腰,四短扁耳,耳在胴腰之间,上下两端相距甚近,成组的两耳却相距较远。胴部微凸大于鼓面,鼓面出沿。面径 47 厘米,通高 27 厘米,腰围 125 厘米,重 15.5 公斤。据黄氏介绍,十二角芒代表十二地支,十二方位的大神均收入十二芒中。春节时,12 岁以下的男孩,每人燃一柱香给铜鼓拜年,主人给男孩鞭炮,以示同乐。

  动用铜鼓时,要举行庄严神秘的 「请」「送」 仪式。用毕,要秘密收藏。这与唐代成书的 《隋书·地理志》 记载的:「自岭以南二十余郡,共铸铜为大鼓,……有鼓者,号为都老,群情推服」;《续资治通鉴》:「家有铜鼓,子孙秘传,号为右族」 。右族,即望族,就是有声望的世家大族;《明史·刘显传》:「铸鼓二、三,便可僭 (音鉴) 号为王」 等记载极为相近。

  布依族视铜鼓为圣物,只使用于家族庆典、祭祀或重大活动,布依族传统铜鼓谱有 《铜鼓十二则》 《铜鼓十四则》 《铜鼓十八则》 《铜鼓二十四则》 。册亨布依铜鼓鼓谱是 「十二则」,鼓谱音节、音调、韵律和谐,不同环境可表达不同的意境。册亨发现的手抄鼓谱,经鉴定为唐代手抄本。

  《铜鼓十二则》 的主要内容是:驱逐猛兽、恶神、御敌入侵、喜庆丰收、欢度佳节、祭祀祈福、悼念亲人、超度亡灵等。

  册亨会击铜鼓者有 50 余人,其中最小的十余岁,最老的八十余岁,二十至四十岁的鼓手占一半以上。

  

  资料来源: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2024-11-15满族剪纸 ——剪、说、唱为一体的综合民族艺术
2024-11-15酥油花
2024-11-15土族盘绣
2024-11-15维吾尔族刺绣
2024-11-15瑶族刺绣
2024-11-15彝族 (撒尼) 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