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古典音乐的代表,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记录着维吾尔族人民绚丽的生活。十二木卡姆起初是碎片化的音乐片段,后经不断的整理挖掘,形成了完整的套曲和歌曲,它集传统音乐、演奏音乐、文学艺术、戏剧、舞蹈于一身,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堪称一绝。 2005 年,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早在公元前,维吾尔族祖先在旷野、山林、草地间从事渔猎、畜牧生活,喜怒哀乐,兴之所至,催生了这种 「旷野之歌」 。因为古丝绸之路,东西方的多种音乐风格在此交汇,不断融合,早期的木卡姆就这样出现了。
到了 16 世纪,多才多艺、精通音律的叶尔羌汗国王妃阿曼尼莎汗召集了歌手、诗人、宫廷乐师,将散乱的曲目重新整理,并初步确立了木卡姆分大乃额曼、达斯坦和麦西热甫三部分的艺术形式,这才有了流传至今的十二木卡姆。
几百年过去,由于十二木卡姆语言艰深浩繁,会的人越来越少,一度危在旦夕。 1951 年,73 岁高龄的吐尔迪阿洪,世上最后一位能 20 多小时,一字不漏唱全一整套十二木卡姆的老人,痛心于古老艺术的失传,带着儿子坐在录音棚的地毯上,一个打手鼓,一个拉萨塔尔,录了整整两个多月,才将古老音乐保留下来!四年后,老人溘然长逝。时至今日,再无人能唱全一整套十二木卡姆了。
精美的曲调让人陶醉,对演奏者的要求也极为苛刻。一名木卡姆演奏者不仅要熟练记住乐谱,更要精通各类乐器,只有这样,乐队才能配合默契,演奏出精美的乐曲。
在新疆吐鲁番高昌区、托克逊、鄯善鲁克沁镇,也都分别住着几位知名的十二木卡姆传承人。当地村民家有喜事,都喜欢办个村民派对。多年来,人们把十二木卡姆当做共有的文化,给木卡姆艺人更多的尊重与爱戴,但在村里演出十二木卡姆,基本没有报酬,艺人们也习以为常,大家都是靠地里的葡萄赚钱的,十二木卡姆是文化,不是饭碗。
没有任何准备和报幕,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的表演就这样开始了,曲声悠扬、令人陶醉,最打动人心的还是那骨子里的淳朴,那是一种说开始就开始的美妙旋律。
聆听这一古老、神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她的骄傲与寂寞,荣光与暗淡,感受无数人为她无止境的努力与奉献希望通过这篇小小的故事,让更多人体会到艺术的宝贵与来之不易,让十二木卡姆无止境地传承下去。
资料来源:吐鲁番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