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宝山歌会

2024-10-01 6 0

  石宝山歌会素有 「白族情人节」 和 「中国歌城」 之称,是一个让人不思归的盛大民族聚会。石宝山传统白曲已列入国际民歌歌目,2008 年,石宝山歌会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石宝山歌会是滇西北地区以白族为主的各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用歌声来表达爱情和寻找爱情的盛大聚会,也称 「朝山歌会」,在每年硕果累累、稻谷飘香的农历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初一暨时在石宝山上举行。歌会期间来自剑川、洱源、鹤庆、兰坪、云龙、大理、丽江等三州八县的各族群众身着盛装,身挂龙头三弦,纷至沓来。方圆 20 多平方公里的石宝山山间小道上,人流如潮,宛如一条条五彩斑斓的长龙。参加歌会的不仅有青年男女,也有中年妇女、壮年男子,还有老翁、老妪,但以青年居多。有的是去年歌会相识,今年来相会;有的相知相爱,但未结成良缘的,借歌会互相诉说相思之情;而更多的青年男女则是用歌声来寻找爱情。

  歌会期间,石宝山宝相寺、石钟寺、狮子关、绿荫旁、小河边都能看到盛装的青年男女用歌声相互吐露芳心。小伙子们弹起明快的龙头三弦,姑娘们拉开明亮的金嗓子,歌声弦声此起彼落,令人陶醉。歌声拉近了一对对青年男女的距离,青年男女在充满爱情和欢乐的聚会中从素不相识到相识相知和相爱,直到成为情侣,石宝山山谷成了多情之谷。

  石宝山歌会是情歌的大荟萃。夜幕降临,堆堆篝火映红半边天,四面八方闪烁的火把与电筒光柱像流星似的在山林中闯荡,耸岩下、山泉旁、树阴下、花丛中、竹林间、堆堆篝火旁,男女青年用歌声交流火一样炽热的情感,赞美蜜一般甜美的生活。到了深夜,弦歌鼎沸,纵歌纵情,通宵达旦,三天三夜。石宝山化作了歌的海洋,有人说要问石宝山上有多少歌手、多少情歌、多少情侣,那你先数数天上有多少星星。石宝山上的歌手、情歌、情侣,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唱也唱不完,不愧有 「白族情人节」 和 「中国歌城」 之称。

  石宝山上对歌,不但唱情,也比智慧。要求即兴创作演唱,一问一答,不能停断,谁接不上唱词或所唱的唱词不合韵,就算败了。情歌有表达难以尽意的时候,高明的歌手对唱几天几夜也难分高下。许多质朴真挚源远流长的石宝山传统民歌,是白族人民口头创作的艺术结晶,是反映白族生活和审美特征最为典型的部分。它透过青年男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忠贞爱情的追求,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生活的本质,体现了本民族特有的审美趣味,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珍贵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白族地区的日常生活中,在田间旷野、花前月下,伴随着劳动生产或休闲时光,随时都可以听到情歌对唱。在白族聚居地区,歌是盐巴,歌是空气,歌是水,天天少不了,没有够的时候。

  石宝山歌会的传说

  三塔顶上的金鸡,往北飞到剑川沙溪石宝山落脚,它爱上了这块宝地就栖息了下来。它每天往返飞翔于沙溪的金鸡栖山、石宝山,再往北飞到鸡飞岭和剑川坝子西边的金鸡山 (金华山) 。金鸡给人们报黎明,定时辰,唱节令,催农耕,使剑川人民适时耕种,连年丰收,过上了安乐的日子。后来盘踞在大理的恶龙探听到金鸡飞到石宝山,驾着乌云来斗金鸡。它要吃掉金鸡,把金鸡住的好地方全夺过去。石宝山脚下沙溪坝子里居住着十子十妹,用从金鸡那里学来的调子帮助金鸡斗败了恶龙。金鸡为了感谢十子十妹的救命大恩,就变成了一个唱调子的仙姑教会了他们一套好手艺:用龙头作琴头,龙骨作琴杆,龙皮蒙琴鼓,龙筋作琴弦,龙爪作拨珠,做成了龙头三弦,弹出美妙的声音。为了纪念十子十妹帮助金鸡斗败恶龙,人们每年都在石宝山上举行歌会,并在石宝山宝相寺殿堂里塑起了十子十妹的塑像。

  

  资料来源:剑川县人民政府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2024-11-15满族剪纸 ——剪、说、唱为一体的综合民族艺术
2024-11-15酥油花
2024-11-15土族盘绣
2024-11-15维吾尔族刺绣
2024-11-15瑶族刺绣
2024-11-15彝族 (撒尼) 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