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人的坚守,让白族非遗大本曲活起来

2024-10-01 6 0

  在 「五朵金花」 的故乡云南大理,有一种白族特有的传统曲艺——大本曲,即用三弦伴奏的形式,说唱长篇故事。俗话说 「把三斋不如唱一曲」,经过数百年发展,大本曲深深扎根于白族人民生活之中。

  今年 83 岁的杨兴廷是云南大理大湾庄人,是精通白族大本曲 「三腔九板十八调」 的传承人。他始终执着守护白族乡音,六十年如一日,把白族传统曲艺的弘扬与和美家风传承紧密结合。

  杨兴廷从小跟着父亲杨汉学习南腔大本曲,他说父亲杨汉对南腔大本曲的三腔九板十八调滚瓜烂熟,掌握的大本曲曲目本子最多。父亲字正腔圆,追求声情并茂。自己编写了 《白王的故事》 《火烧松明楼》 《望夫云》 等曲目,改编了汉族的 《西厢记》 《白蛇传》 《柳荫记》 等戏曲为白族大本曲唱本,在大理民间四处传唱。

  杨兴廷说道,1952 年的暑假是他人生的转折点。那年他 14 岁,就读于大理一中初中部。当时中央派西南地区的文化工作队下来学习大本曲,那天有十几个人围在他父亲身边,听他父亲讲大本曲,十分认真。看到这些学员语言不通,学起大本曲来却一丝不苟,有的经常废寝忘食,他们不畏艰辛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他。

  「我当时想这些学员不远万里来学习少数民族音乐,而自己平时对父亲从事的艺术不以为然,自己有这么好的先决条件而不去学习,对不起自己的民族,更愧对这些远方来的客人。」 从那以后,杨兴廷便暗下决心,跟文化工作队一起学习大本曲,并充当起翻译来。

  由于平时的耳濡目染,加上没有语言障碍,学习起来就快得多。二十多天的暑假转眼间就过去了,他学会了好几个曲调,在父亲指导下还学会了编写曲词的技巧。

  几十年来,杨兴廷干完农活经常给乡亲演唱大本曲。他说,大本曲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不妆相不着色摹拟出忠奸孝悌,有弦声有音调听来有生、旦、净、丑。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他还编写了普法大本曲唱本,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进行普法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杨兴廷的儿子杨森,也跟着父辈们的脚步,一直潜心学习大本曲艺术。如今他创办了大本曲南腔传习所,为大理地区对大本曲感兴趣的人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场所和平台,其中不乏民族类艺考生,为弘扬大理民族文化又添了一块砖,增了一片瓦。

  大本曲的传承,三代人的坚守。守得好乡土文化,方能留得住乡愁,他们一直在努力,用白族大本曲来宣传传统美德,歌唱美好生活,歌唱美好时代。

  

  资料来源: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2024-11-15满族剪纸 ——剪、说、唱为一体的综合民族艺术
2024-11-15酥油花
2024-11-15土族盘绣
2024-11-15维吾尔族刺绣
2024-11-15瑶族刺绣
2024-11-15彝族 (撒尼) 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