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戏

2024-10-02 11 0

  侗族傩戏又叫 「咚咚推」,流行于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贡溪乡四路村天井寨,因演出时在 「咚咚」(鼓声) 、 「推」(一种中间有凸出的小锣声) 的锣鼓声中跳跃进行,「咚咚推」 由此而得名。天井寨最早的居民为龙姓侗族人,所以又称之为侗族傩戏。 2006 年 5 月 20 日,侗族傩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侗族傩戏 「咚咚推」 的表演形式以歌舞为主。 「咚咚推」 的音乐多由当地山歌、民歌发展而成,常用的曲调有 《溜溜腔》 、 《石垠腔》 、 《吟诵腔》 、 《垒歌》 等。 「咚咚推」 的表演在舞蹈中进行,演员的双脚一直是合着 「锣鼓点」,踩着三角形,不停地跳动。老艺人介绍,这种踩三角形的舞蹈,是根据牛的身体而来,牛的头和两只前脚是一个三角形,牛的尾巴和两只后脚又是一个三角形。是侗族的农耕文化孕育了 「咚咚推」 。所有的演唱全部用侗语。它的剧目有反映本民族生活的 《跳土地》 、 《癞子偷牛》 、 《老汉推车》 等;也有 《关公捉貂蝉》 、 《古城会》 等以关公为主角的三国戏。

  在傩祭中,面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摊戏表演中,面具则成了傩戏造型艺术的重要手段,也是傩戏最为重要、最为典型的道具。演员佩戴面具是傩戏区别于其他戏剧的重要特征。新晃侗族傩戏现存面具 36 副:三国人物 12 副、傩神 2 副、神鬼面具 6 具、动物面具 3 具、其他人物 13 具。

  新晃侗族傩戏是发生在元代之前、宋时的戏剧在南方的遗存,它至少已经存活了 660 至 700 余年;是中国早期南戏传承至今的 「活化石」 。 自 1995 年以来,贡溪傩戏、傩技班共接待中国和日本、韩国著名专家、学者近 150 人次前来考察,并外出香港、怀化、吉首、芷江、新晃等地演出 120 余场次。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的马金龙、程真二位专家著述的 《新晃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一文中指出:(新晃) 稻作文化和傩文化景观可达到国家级,代表中国文明之源,并可产生世界性的轰动效应,可望吸引大批中外游客,特别是日本游客。

  侗戏是我国民间戏曲中的戏种之一,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侗戏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多流行在贵州省黎平、从江、榕江,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等县的侗族村寨。它是黎平县腊洞村侗族文人吴文彩创始于十九世纪初叶的嘉庆至道光年间,至今已有 150 多年的历史。吴文彩最早创作出来的两出侗戏,一出是根据汉族说唱本 《二度梅》 改编的 《梅良玉》,另一出是根据汉族传书 《薛刚反唐》 改编而成的侗戏 《李旦凤娇》 。 侗戏角色有生、巳之分,但并未形成定型的行当,一般是根据剧中人物的需要来分配演员。演员念白很少,以唱为主。唱腔一般是上下句结构,中间都有过门。演员每唱完一句,都要在过门中与另一个演员互走一字,交换位置。侗戏音乐是在侗族民歌琵琶歌、叙事歌、大歌和山歌基础上,吸收汉族戏曲剧种音乐逐渐发展而成的。根据唱腔的结构和形式,可分为 「戏腔」 、 「歌腔」 两大类。侗戏的乐队包括管弦乐和打击乐两个部分。侗戏的唱词十分讲究音韵,其尾韵统一,腰韵严谨,主要曲调有 「平板」 、 「哀调」 。 「平调」 是上下句结构,多用于叙事。而 「哀调」 是由侗歌中的 「哼歌」 、 「格以琴」 等演变而来的,节奏自由,旋律哀怨,适于表现悲痛的感情。侗族的村寨都建有鼓楼,戏班的组织是以鼓楼为单位,一个鼓楼有一个戏班,属业余性质。一个戏班一般为十几个人,有戏师傅、歌师傅、演员和伴奏人员,无女演员。戏班除在本寨演出外,也到外面去 「走寨」 演出。演出时间,主要集中在春节、二月二、三月三、秋后或本寨的会期。

  过去侗族没有文字,戏师用心记整出甚至数出戏,后言传身教传给演员。有的戏师把传统的侗戏借用汉文字记录下来,成为侗家自己的侗戏本。有名望的戏师在农闲时经常被请到外寨去教戏。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了一批在侗戏创作与编导上有新成果的后起之秀,如茅贡籍的吴定国、赵永佳、吴远隆,并创作与编导了 《珠郎娘美》 、 《善郎娥梅》 、 《孤独的王乔星》 等优秀侗戏剧目,将侗戏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波及到了黔、湘、桂、鄂等侗族地区,形成了 「少儿学戏,青年唱戏,老人看戏」 的浓厚氛围,极大推动了贵州省黎平县侗戏的传承。

  2006 年 5 月 20 日,贵州省黎平县侗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号:Ⅳ-83

类别: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或单位: 贵州省黎平县、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2024-11-15满族剪纸 ——剪、说、唱为一体的综合民族艺术
2024-11-15酥油花
2024-11-15土族盘绣
2024-11-15维吾尔族刺绣
2024-11-15瑶族刺绣
2024-11-15彝族 (撒尼) 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