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戏是我国以酬神还原为目的的传统民间戏剧。据文献记载,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在贵州、四川、重庆、云南等省市的汉族人家,神龛上都供奉着 「七曲文昌帝君」 神位。
唐孙樵有 《祭梓潼神君文》,李商隐有 《张亚子庙》 诗。据道教传说,玉帝命梓潼帝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因此称为梓潼帝君。
宋吴自牧 《梦粱录·外郡生祠》:「梓潼帝君庙,在吴山承天观,此蜀中神,专掌注禄籍。凡四方士子求名赴选者悉祷之。封王爵曰惠文忠武孝德仁圣王。」
元仁宗延佑三年 (1316 年) 封梓潼神为 「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 。由此,梓潼神与文昌神合为一神,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
《明史.稽志》: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唐宗屡封至英显王,道家谓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元加号为帝君,而天下学校亦有。祠祀者。
《明史·礼志四》:「夫梓潼显灵于蜀。庙食其地为宜。文昌六星与之无涉,宜敕罢免。其祠在天下学校者,俱令拆毁。」
《清史稿•礼仪志》 记载:「春、秋仲月祭历代帝王、关圣、文昌。」 至此,文昌帝君已升为国家正祀。随着时间的流逝,现文昌梓潼帝君为我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的神灵。
随着科举制度的规模化和制度化,文昌帝君逐渐演化成为追求功名利禄的守护神,各地兴建文昌宫、文昌阁或文昌祠,普遍奉祀文昌帝君。
梓潼戏与道教、佛教有很深的渊源关系。从梓潼戏开演前请神灵看,有道家神祗:福禄寿三星、神兵 (天兵天将) 、土地、青龙、白虎、紫薇大帝,有佛家神祗:释迦牟尼、菩提老祖,观音、普贤、文殊、地藏四大菩萨等。但从其历史沿革和演出仪式看,梓潼戏应该源于道教,是用演出梓潼戏的方式达到祭祀礼神的目的。
目前,流传于贵州省安龙、贞丰、册亨县一带的梓潼戏,是以求子保健康为目的,酬谢梓潼帝君而演出的一种民间还愿戏。
资料来源:安龙县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