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庄舞 (迪庆锅庄舞、昌都锅庄舞、玉树卓舞、甘孜锅庄、马奈锅庄、 称多白龙卓舞、囊谦卓干玛)

2024-10-08 11 0

  锅庄舞,又称为 「果卓」 、 「歌庄」 、 「卓」 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主要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

  在西藏,昌都锅庄广为流传。每逢节日、庆典、婚嫁喜庆之时,广场上、庭院里男女相聚,围成圆圈,按顺时针方向边歌边舞。通常由男性带头起唱,女性随后唱和,歌声嘹亮,穿透力很强,舞者和着歌曲 「甩手颤踏步」 沿圈走动。当唱词告一段落后,众人一齐 「呀」 地一声呼叫,顿时加快速度,撒开双臂侧身拧腰大蹉步跳起,挥舞双袖载歌载舞,奔跑跳跃变换动作。男性动作幅度很大,伸展双臂犹如雄鹰盘旋奋飞;女性动作幅度较小,点步转圈有如凤凰摇翅飞舞,显现出健美、明快、活泼的特点。

  昌都锅庄艺术充分表现了藏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情豪迈的民族特性,显示出一种力量的美。 2001 年,昌都县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 「锅庄艺术之乡」 。

  迪庆锅庄舞主要流传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其中德钦县奔子栏镇和香格里拉市沾塘镇、小中旬镇的锅庄最具代表性。如奔子栏在待客时就以锅庄歌舞形式表现一系列礼仪程序,有 「祝福锅庄」 、 「逐客锅庄」 、 「赞颂锅庄」 、 「相会锅庄」 、 「辞别锅庄」 、 「挽留锅庄」 、 「送别锅庄」 、 「祈福锅庄」 等种类,在全国各藏区十分罕见。

  迪庆藏族锅庄包含着丰富的藏族文化内涵,形式完整多样,地域特色鲜明,民族风格浓郁,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其中蕴含着友爱、团结等传统的人文精神,有较高的艺术和社会价值。

  玉树卓舞主要流传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一带,其中至今还保留着很多远古时代的痕迹,随着藏族六大氏族的形成,玉树卓舞逐渐以部落、部族和区域文化的形态发展起来。

  玉树卓舞种类繁多,其内容以对家乡、自然风光等的歌颂为主,同时广泛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玉树卓舞整个舞蹈节奏鲜明,气势磅礴,完整的演出分祭奉神佛的序舞、表现广泛内容的正部、祝福吉祥的尾声三个部分,整体结构由慢到快,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进行表演。

  锅庄舞具有广泛的民众和社会基础,其丰富的表现形式、独特的风貌、精湛的技艺、强烈的个性为广大群众所称誉,在藏族歌舞艺术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显著的典型性,显示出很高的艺术价值。 2006 年 5 月 20 日,锅庄舞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号:Ⅲ—20

  类别:民间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青海省称多县、囊谦县,四川省石渠县、雅江县、新龙县、德格县、金川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2024-11-15满族剪纸 ——剪、说、唱为一体的综合民族艺术
2024-11-15酥油花
2024-11-15土族盘绣
2024-11-15维吾尔族刺绣
2024-11-15瑶族刺绣
2024-11-15彝族 (撒尼) 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