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作舞

2024-10-07 9 0

  乐作舞,流行于红河南岸,故又称为 「江外」 彝族舞蹈。彝语称 「裁比」,意思是成双成对跳起来。 当地汉族人认为是欢乐的动作,故也叫 「乐作」 。乐作舞的动作颇似蜻蜓飞舞,因此还有叫做 「蜻蜓舞」 的。

  这是一种传统的自娱性舞蹈,通常在喜庆节日,劳动间歇或社交生活中跳,常以数人围圈并伴以 「乐作」 的欢唱声。云南省红河彝族乐作舞伴奏用锣鼓,但有的地区已加用四弦、巴乌、二胡。跳舞者和围观者击掌合拍。云南省红河彝族乐作舞由领舞者以跺脚示意动作的变换,每个舞蹈动作无固定的名称,云南省红河州彝族乐作舞蹈时脚的跺跳刚健有力,整个风格深沉稳健,粗犷古朴。

  乐作舞是歌唱、器乐和舞蹈三者紧密结合的一种歌舞形式。参加舞蹈的人数不限,多成双数围着圆圈进行。舞时有一定程序,舞前先以抒情性的歌唱开始,有乐队伴奏,乐队人员不参加舞蹈,却随着伴奏的拍节摇晃身体,并以高昂的帮腔助兴。

  舞蹈柔和而轻盈,膝盖伸屈富有弹性,舞动的手臂和蜻蜓振翅,姿态优美,特色浓郁。舞者边跳边唱,间或拍手,激烈时,相互对穿;忽停,忽动,并自转一圈。图形基本为圆圈,有时交错对穿,有时翻身自转,欢乐时,还唱着 「噻、噻、噻噻」 的歌声。

  根据推断,「乐作」 的称谓至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根据含尼语音译,「乐」 是大家之意,「作」 是玩跳之意。 「乐作」 就是大家来跳乐。但也有人持反对态度。认为 「乐作」 是汉族对此舞的称呼,是根据跳彝族乐作舞时反复出现的伴唱声 「作乐作」 而得名的。初时叫 「龙踵」,以后逐渐演变为 「乐作」 。久而久之,在云南省红河州彝族群众中也被认可了。

  红河彝族称 「乐作」 为 「则比」,意为跳鼓。据说在云南省彝族中 「乐作」 这一名称是红河州石屏、建水人对云南省红河南岸彝族舞蹈的别称,传到红河彝族地区就称 「乐作」 了。 「乐作」 这一名称虽各说不一,也无法作原始的考证,但经过近百年的演变,「乐作」 在云南省红河州彝族群众中已成为约定俗成的舞蹈名称了。解放以后又经文艺工作者学习交流,把江外 「乐作」 的名称传播到云南省乃至全国的文艺界,成为大家对红河南岸哈尼族、彝族跳乐的统称。

  乐作舞云南省红河州彝族在喜庆节日,赶街集市活动中或劳动间歇的田间地脚,或收工回村的路上及村头寨尾都会跳 「乐作」 。通过跳 「乐作」,人们交流了感情,传递了思想,并可以消除劳作一天后的疲劳,同时,彝族乐作舞又是云南省红河州彝族青年男女表达爱情的特殊形式。由此可见,乐作舞是云南省红河州彝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需求。

编号:Ⅲ-38

类别:民间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景洪市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2024-11-15满族剪纸 ——剪、说、唱为一体的综合民族艺术
2024-11-15酥油花
2024-11-15土族盘绣
2024-11-15维吾尔族刺绣
2024-11-15瑶族刺绣
2024-11-15彝族 (撒尼) 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