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打猴鼓舞

2024-10-06 6 0

  「毛南族打猴鼓舞」 又叫 「猴鼓舞」,是毛南族的民间舞蹈之一,发源于贵州省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甲坝村甲翁组一带。这是源于母子亲情的舞蹈:相传在一个树林茂盛的毛南族村寨有一户人家,丈夫早亡,妻子带着三个儿子相依为命。一天,最小的儿子在山上采摘青冈子迷迷糊糊掉进了一个猴子山洞,从此他与猴子一起生活,而母亲却因为过度思念儿子,忧郁而终。出殡时法师用铜鼓祭祀,铜鼓声传进山林,小儿子听到远方家乡熟悉的铜鼓声,便循声回到家中方知母亲已逝。他捡起了一段空树筒,用兽皮蒙上,边敲边叫,舞之蹈之,口里发出 「嚎-嚎-嚎」 的声音,泪流满面。猴鼓舞就是根据这个母子亲情的传说演化而来。后来每当有亲人去世,毛南族人便敲响铜鼓,跳起这个舞蹈来悼念。此舞蹈起初是毛南族群众在丧事活动中,由巫师表演的传统民间舞蹈,他们用兽皮做成手鼓辅以身体动作,反映巫术礼仪、丧葬驱魔、避邪求吉、敬奉精灵的内容,共分 「猴王出世、猴子敲桩、猴子引路」 三段,一人击铜鼓,一人击皮鼓,三人表演。表演时间根据表演者的情绪,可长可短。舞蹈将巫术祭祀动作与宗教法事动作融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文化特征,表现了毛南族人民勤劳、朴实、勇敢、团结。舞蹈动作粗犷、豪迈、刚劲、有力,体现了可贵的民族精神及毛南族人渴望美好生活的愿望,反映了毛南族的民族文化和图腾意识。毛南族的打猴鼓舞传承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这种舞蹈以前没有被外界所认识。

  随着表演打猴鼓舞老艺人的逝去,舞蹈形式发生了部分的改变。 2011 年贵州平塘县邀请省级打猴鼓舞代表性传承人石治禹,海选卡蒲毛南族乡 「打猴鼓舞」 的表演者,并为表演者授课,学生以未成年为主,青年为辅,在不影响孩子们学习的情况下,利用节假日每月组织排练 2 次以上,言传身教毛南族 「打猴鼓舞」 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增加毛南族 「打猴鼓舞」 传承人的数量,提高表演技巧和水平。

  面临传统舞蹈"毛南族打猴鼓舞面临失传的危险,平塘县于 2006 年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导小组,由县文体广电局、县文联共同开展各项申报工作,通过艰苦的努力,"毛南族打猴鼓舞"和"牙舟陶器的烧制技艺"分别入选了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上报国家文化部。 2008 年 6 月经国务院批准,"毛南族打猴鼓舞" 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编号:Ⅲ-63

类别:民间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平塘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2024-11-15满族剪纸 ——剪、说、唱为一体的综合民族艺术
2024-11-15酥油花
2024-11-15土族盘绣
2024-11-15维吾尔族刺绣
2024-11-15瑶族刺绣
2024-11-15彝族 (撒尼) 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