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芦笙舞 (锦鸡舞、鼓龙鼓虎-长衫龙、滚山珠)

2024-10-06 6 0

  芦笙舞,因舞者以芦笙为舞蹈伴奏工具并自吹自舞而得名,所以又称为 「踩芦笙 「、」 踩歌堂 「等。芦笙舞最大的特点是舞者为男性,男子在吹奏 「芦笙」 的同时,下肢灵活舞动。它在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地的苗、侗、布依等民族聚居区均有流布,但以苗族地区为甚。

  在苗族芦笙舞中,又以贵州东南部、西北部最为活跃。相传芦笙舞的起源是在天地初开时,当时苗族祖先以狩猎为生,一位小伙子芦笙,边吹边舞,引诱各类鸟兽,人们出猎因此而收获颇丰,芦笙舞就流传了下来。根据考古发现,从出土的西汉铜芦笙乐舞俑来看,芦笙舞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芦笙舞作为苗族人民传统节日的重要活动内容由来已久。 芦笙舞在很多场合都能跳,具有宗教、民俗和文化娱乐等多种性质。芦笙舞无论是音乐还是舞蹈,都含有一种沉重、凄楚的情绪。据说是与苗族历史上的民族迁徙有关,是为了纪念先民的迁徙和离别之苦。 「探路步」 是芦笙舞的基本舞步。舞者提起左脚在空中往左侧划小半圆弧线后落地,右脚左移,身体同时往左移动,腰向右微斜,右脚接着做对称动作。这种舞步有着苗族浓烈的民族特色。 与 「探路步」 一样, 「双踏浪」 也是芦笙舞中最简单的基本动作,除此之外,「跪地下腰」 、 「板凳下下腰」 、 「滚地笙」 、 「双腿蹬天」 、 「望家乡」 等则是芦笙舞中难度大、技巧高的动作和组合。芦笙舞要求舞者具备一定的功夫和体力。因而,芦笙舞舞者多为青年和中年人,老年人随着年事渐高,逐渐退出了舞者行列。苗族人从小起就开始学吹芦笙和跳芦笙舞。演奏和舞技上出众的芦笙手,会受到人们的尊崇。甚至在苗族历史上,青年男子会不会吹芦笙,能不能跳芦笙舞都成为了女子择偶的条件之一。芦笙舞大多在年节、集会、庆贺等喜庆时刻表演,春节是芦笙舞表演的重要节日。除夕日,舞者就吹起芦笙相约舞伴,到了一家门口后,会跳起芦笙舞,约舞伴的同时,也给这户人家拜年。这样一家接着一家,最后,舞者集中到村里的大场上,彻夜起舞。

  2008 年 6 月 7 日,贵州省雷山县申报的苗族芦笙舞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编号:Ⅲ-23

类别: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丹寨县、贵定县、纳雍县、贵州省雷山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榕江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2024-11-15满族剪纸 ——剪、说、唱为一体的综合民族艺术
2024-11-15酥油花
2024-11-15土族盘绣
2024-11-15维吾尔族刺绣
2024-11-15瑶族刺绣
2024-11-15彝族 (撒尼) 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