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舞是西藏民间震慑邪魔、祈求吉祥的一种民间舞蹈,主要流传在西藏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地,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现存世界各民族传统舞蹈文化中最为古老的一种民间舞蹈。
相传公元 8 世纪中叶,第三十七代藏王赤松德赞在莲花生等佛教大师的协助下,在雅鲁藏布江北岸上兴建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时,白天工匠们辛辛苦苦修建的墙壁到了晚上就被妖魔毁掉。为了迷惑鬼神,莲花生大师从达布地区邀请了卓巴七兄弟跳卓舞镇魔,从此卓舞就在山南盛行开来,后来又逐渐流传到其它地区。每逢重大节日广大农牧民都有跳卓舞的习俗。
山南昌果卓舞是一种腰鼓舞,共由 18 段组成:1. 三步鼓点;2. 鹦哥;3. 安土净地;4. 莲花生岩上打桩;5. 雄狮跳跃;6. 虎狮争斗;7. 连环套;8. 旃檀仙女;9. 桑耶墙角的基石;10. 三击卧地;11. 击鼓;12. 乌鸦行金刚步;13. 国王上座;14. 财运门;15. 臣民;16. 礼拜供施;17. 大象侧卧;18. 九步鼓点。舞蹈时在鼓帮上拴两条鼓带,一条围扎在腰上,一条围扎在大腿根部,将圆鼓竖着固定于腰左。表演时传统的队形基本为圆形,表演者分领舞 (阿热) 和群舞 (卓巴) 两类。在整个表演队伍中领舞者人数 2 至 6 名不等,他们不带腰鼓,主要是提醒动作变换顺序,控制节奏速度,群舞表演者边击鼓边按鼓点节奏起舞,同时舞蹈动作把长发辫子挥舞成 「∞」「○」 等形态。卓舞集动作、韵律、技巧、节奏于一身,各方面相互协调、高度统一,因难见巧,魅力无限。
在西藏自治区贡嘎县的昌果乡,这里上至七旬老人下至几岁孩童,鼓声一起,便可翩翩起舞给你跳上一段地道的 「卓舞」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其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作为藏族传统舞蹈文化中的一个独特景致,2006 年 「山南昌果卓舞」 已被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山南昌果卓舞的保护刻不容缓。
编号:Ⅲ-39
类别: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