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猴鼓舞

2024-10-05 7 0

  猴鼓舞,瑶语称为 「玖格朗」,是白裤瑶族传统祭祀舞蹈。舞蹈模仿猴子的各种姿态神情,并以猴鼓伴奏而得名。    

  猴鼓舞舞者人数多寡不限,有铜鼓、皮鼓、小锣、小钹等乐器以及金箍棒、芭蕉扇等辅助道具。舞时,众人围成一个大圈,皮鼓立于圈中,另一侧悬吊着数面铜鼓。每面铜鼓设两名乐手,一人击鼓,一人在鼓后手持状如饭钵的 「土共鸣箱」,戽水一样在铜鼓背面一进一出,以使铜鼓声更加深沉悦耳。整个舞蹈的起始、疾徐,以猴鼓的节奏为据。舞姿以扣胸屈膝蹲颤,实踏、来回跳动击鼓,伴以模仿猴子的攀爬、跳跃、采摘等各种姿态、神情为基本特点。其动作有 「三击鼓面」 、 「莲花」 、 「反背」 、 「穿脚」 等。舞姿粗犷质朴,却不失灵动巧妙,随着浑厚洪亮的鼓声复沓、跳跃,节奏韵律感极强,充分表现出瑶族人民,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彪悍英武的形象。

  猴鼓舞在贵州与广西民族地区广泛流传,关于其起源传说也多种多样。贵州省荔波县瑶山白裤瑶中就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白裤瑶祖先从广西迁徙荔波地经捞村时,途遇危难,得由猴子护救得以解危。瑶族后人为纪念祖先的迁徙之苦和猴子护送之功,便模仿祖先跋山涉水的情景以及猴子们攀爬跳跃、护送祖先的神态手舞足蹈,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猴鼓舞。

  猴鼓舞原为丧葬祭祀仪式中的舞蹈,随着社会文化、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逐渐推广到节庆假日活动中,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猴鼓舞的传承方式为族传,且传男不传女,虽然完好地保存了民族特色与古韵遗风,流传范围却受到很大限制,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据报道,目前荔波瑶族乡会猴鼓舞者不到 10 人。何吉坐是现如今荔波瑶山瑶族乡猴鼓舞的唯一传承人,被尊称为 「瑶王」 。每逢重大活动组织人员都要请他参加表演,由于老人年事已高,考虑到这一绝学的濒危境地,组织举行海选,寻找猴鼓舞继承人,以便将这一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猴鼓舞于 2008 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编号:Ⅲ-64

类别:民间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荔波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2024-11-15满族剪纸 ——剪、说、唱为一体的综合民族艺术
2024-11-15酥油花
2024-11-15土族盘绣
2024-11-15维吾尔族刺绣
2024-11-15瑶族刺绣
2024-11-15彝族 (撒尼) 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