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少数民族都与鼓有不解之缘,非洲的手鼓、美洲的邦戈鼓风靡全世界,而中国有壮族铜鼓、藏族扁鼓、傣族水鼓、朝鲜族长鼓等,与鼓相伴的,往往是激荡人心的鼓之舞。在广西上林县镇圩瑶族乡,至今流传着一种与鼓相关的原始舞蹈——瑶族猴鼓舞。猴鼓舞起源至今已有千年,对于研究布努瑶的历史变迁、文化发展、宗教礼仪和节庆内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上林瑶族猴鼓舞是布努瑶所在山区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上林瑶族猴鼓舞以镇圩瑶族乡为中心,广泛流传于上林县与马山县交界一带。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传古时候,为了抗击侵家园的金兵,瑶族英雄卜努号召各寨瑶胞,奋起抗击外族。瑶胞们在森林里迷了路,幸亏得到老猴王帮助,不仅走出了困境,还抓住战机击败了金兵。
农历五月二十九日这天,瑶家各路兄弟全部凯旋归寨,大获全胜。为感激猴王的帮忙,英雄卜努带头敲起皮鼓狂歌欢跳,用歌舞赞颂猴王的恩德,遂形成猴鼓舞的雏形。
上林瑶族猴鼓舞是布努瑶族为反抗金人的统治,在迁徙逃亡的生活经历中提炼、加工、创作而成的。这是一种内容丰富、形式完整的传统舞蹈,集中体现了瑶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反映了瑶族人民勤劳勇敢、坚忍不拔、淳朴真诚,豪放的性格。
上林瑶族猴鼓舞活泼多变,将击鼓和跳舞、伴奏和伴唱糅合在一起,具有热烈欢快,简朴雄健、气质浑厚的特点,是布努瑶逢年过节必跳的、最重要的祭祀舞蹈。
表演时,跳舞者都装扮成猴子模样出场,上身有扣胸,双手曲肘,双腿自然弯曲 25°或 45°,上步抬腿顿足,双手 (肘) 同时抖动。猴王用手和肘敲击大皮鼓,小猴则随着鼓钹声上下舞蹈,有时扮鬼脸,有时帮猴主扇扇子,有时则缠住猴王,有时则偷喝猴王葫芦里的酒,将猴子的灵性表演得惟妙惟肖。
上林瑶族猴鼓舞生动地记载和呈现了瑶族的历史和生活风俗,是瑶民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表现,也是岭南骆越民族文化遗产的宝藏之一。上林瑶族猴鼓舞还被列入广西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资料来源:广西省南宁市上林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