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尺木刮:「山羊的歌舞」

2024-10-02 7 0

阿尺木刮,意为 「山羊的歌舞」 或 「学山羊叫的歌调」 。据说,傈僳族祖先通过模仿山羊的叫声创造了这种舞蹈。

  与羊有关的开始

  「阿尺木刮」 主要流行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叶枝镇的同乐、新乐一带,是当地传统的自娱性民间歌舞。

  虽然叶枝镇曾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但更长时间里傈僳族还是受到地理复杂、交通不便的限制,较少与外界往来、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山羊则成为家家必养的牲畜,与傈僳族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

  表演 「阿尺木刮」 时,每队 1 名领唱者,其余合唱,唱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从远古洪荒的神话传说,唱到身边的生产生活,可承袭前人留下的唱词,「阿尺木刮」 不用乐器,自始至终踏歌起舞,乐歌以领唱和伴唱合成,每一乐曲开头,都有一个无唱词内容的起音,其音颤抖悠扬,宛如旷野里山羊的悠悠长鸣。也可即兴自编自唱。参舞者分为男女两队,如果男、女两队的领唱者旗鼓相当,往往一场 「木刮」 唱几天几夜尚不能绝。

  「阿尺木刮」 的跳法,一共有十多种,动作及声音都明显模仿山羊及游牧生活情景,具有浓厚的原始性和自然性。它用音乐和舞蹈的形式,讲述了傈僳族的发展历程,表达了傈僳族人民热爱大自然、向往幸福生活的质朴情感。

  民间的延续

  在海拔约 2200 米的高半山区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同乐村,村口的传习中心记载了 「阿尺木刮」 的前世今生。

  李碧清是这项舞蹈的第三代传人,他 19 岁时就到高山牧场去拜老艺人学习唱词和舞蹈。如今,他所继承的 「阿尺木刮」 有着粗犷而自由的特点,周边村寨青年也来向他学习。

  10 年前,「阿尺木刮」 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迪庆一大文化资产,当中凝结了李碧清这一代傈僳族民间文化人的心血。他们自觉地承接传统并抓住每一个推广、介绍 「阿尺木刮」 的机会,从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让 「阿尺木刮」 逐渐走入县城、州府。

  1997 年 9 月,迪庆藏族自治州举办的 40 年州庆暨毗邻藏区文化艺术节上,「阿尺木刮」 夺得演出金奖。从那时起,阿尺木刮的魅力被更多人所了解。 

  2012 年,李碧清作为领舞,带着 「阿尺木刮」 登上国家级舞台,参加了北京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式 《盛世中华》 的演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2024-11-15满族剪纸 ——剪、说、唱为一体的综合民族艺术
2024-11-15酥油花
2024-11-15土族盘绣
2024-11-15维吾尔族刺绣
2024-11-15瑶族刺绣
2024-11-15彝族 (撒尼) 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