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绕三灵,白族称为 「观上览」 或祈雨会。绕三灵属农闲季节白族民间的自娱性迎神赛会,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洱海周边地区的白族村寨,是当地白族人民农忙前游春歌舞盛大集会,迄今已有一千多年。
三灵指 「神都」 圣源寺,「仙都」 金奎寺,「佛都」 崇圣寺。相传起源于唐代时期西南地区的南诏国。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围上百个村寨的男女老少,浓装淡抹,各村为一队,从大理城出发,至洱海边的河矣村终止,历时三天,主要是串游这三个寺庙,所以称为 「绕三灵」 。后面跟着众男女,充满狂欢情绪。
相传,绕三灵始于唐代,对此,清代白族学者杨琼曾这样写到:大理有绕三灵会,每年季春下浣,男妇坌集,始千万人,十百各为盛……男者犹执巾秉扇,足踏、口歌或拍霸王鞭……绕三灵,追根溯源是由 「祈雨」 活动演变而成。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栽秧季节到来之前,人们都要组织大型祈雨活动。而祈雨期间正是人们聚会的好时机,实际上也是紧张的水稻栽种之前,人们的一种特殊的游春活动。
绕三灵队伍以村为单位,队伍分为三部分:每队前有为一男一女 (有时也为两男或两女) 的老人 (称花柳树老人),头缠大白包头,身穿雪白对襟衣,着彩色绸裤,脚穿缀有红绒球的彩线凉鞋,打扮得十分风趣,二人共扶一枝杨柳,柳枝上挂一个葫芦,一块彩绸,一人执拂尘,一人执红扇或甩白毛巾,二人边舞边对唱白族 「花柳曲」,唱词幽默诙谐。中部队伍除了吹笛子的一人外,有男女舞者数十人,有的唱调子、打霸王鞭、敲八角鼓、双飞燕。队尾则由吹树叶的一人和数十位亦歌亦舞、手执扇子或草帽的妇女组成。大家排成 「一字长蛇阵」,在花柳树老人的带领下,形成数万人参加的春游活动。
经过的村寨,游人争相购买村民们做的铜钱,象征避邪的太阳膏,象征女子健康的幼儿小花鞋和小衣服,象征五谷丰登的花串和小棱角等,人们把太阳膏贴在额头,把花串等挂在胸前。队伍白天边走边唱边舞,一路吹吹打打,兴高采烈。每到一个村庄,村民还要出来有意阻拦,并推出最优秀的歌手与之对唱对跳,唱够了,跳够了,才让对方上路。往往出现许多逗笑斗趣,插科打诨的场面,人群中爆发出阵阵开怀大笑。晚上,三三两两地在田野和树林里燃起一堆堆篝火,烧茶煮饭。饭后,老人一边喝茶,一边弹三弦,唱 「大本曲」,青年男女则约上相好,到树林深处谈情说爱,直至通宵达旦。
绕三灵舞队的主体,由霸王鞭和金钱鼓对舞组成。霸王鞭用竹做成,长约 1 米,是 4 个节的空心竹,鞭头有三组铜钱,尾端有二组。金钱鼓以木条围边成八角或六角,一面绷羊皮,直径约 18 公分,每片木条中间凿约一寸长方孔,内装铜钱二枚,用铁钉固定。活动时铜钱能碰击发出响声。舞时,女子持霸王鞭中端,男子手捏金钱鼓的一角对舞。舞蹈中霸王鞭通过杵地脚踢的敲,以及擦身某些部位发出响声。双方仰俯屈伸、辗转反侧,一时心对心、一时背靠背、一时脚勾脚,节奏鲜明而欢快,节拍由慢渐快,形成高潮。
绕三灵的时间为三天。旧时,一路上经过的山、水、树林、村寨、寺庙和宿夜地点是千年前就选定下来的,从苍山脚一直绕到洱海边。在大理有句俗语:「三日逛北,四日逛南,五日返家园」 。
绕三灵被称为白族人民的 「狂欢节」 。绕三灵传承历史久远,群众基础深厚,活动规模庞大,巡游空间广阔,体现出白族在文化上的包容吸纳能力和高度的创新精神。它对强化文化认同感,增强白族凝聚力有很强的现实作用,已成为白族文化最有标志意义的象征之一。
编号:Ⅹ-41
类别:民俗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