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天文历算

2024-11-15 2 0

  藏族传统文化可分为大小五明,而藏族的天文历算包括于小五明中的 「孜」,即 「算学」 内;算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天文历算,另一是人世间预测算 (占卜) 。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期之后,藏族的天文历算也逐渐形成了一套正规的理论体系。据记载藏族的天文历算最早出现在大约至今 7-4 千年间,而最初的天文学知识,仅仅是通过对日月星辰、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的一些认识。

  随着历史的变迁,吐蕃赞普时期,开始不断的吸收和接纳外来天文学知识的精华部分,以促进本民族的天文学知识。尤其是在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很多外来天文历算经典陆续被翻译成本民族语言,而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金城公主的入藏,为藏民族带来了许多医学和天文学方面的经典,逐渐为藏人所接受,并将其翻译成藏文,这一举动无疑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本土天文学著作和学者。基于前人对天文历算方面的知识的积累,天文历算便在藏族文化中开始占据重要的地位。印度时轮历的传入,得到了藏民族的广泛注重,而部分时轮经典也被译成了藏文,此后,藏族历书的编制便以印度时轮历为根本,至 1027 年,《时轮摄略经》 被翻译成藏文后,藏族绕迥纪年 (汉译胜生周) 法便以 1027 为开端,每 60 年循环一周,定大月 30 天,小月为 29 天,15 日为满月,30 日为空天 (指看不见月亮) 等一系列的理论体系,藏族绕迥纪年法的产生,再一次充分证明藏族人对天文学知识的又一次跨越性的认识。

  公元 17 世纪以后,印度的星算和汉地的星算传入藏区,在本民族的天文知识的基础上,将一些适合的知识吸收和接纳后,可将其分为三大类:一、 「噶孜」 即星算,泛指藏族星算之意。二、 「纳孜」 它是藏族原有星算基础上吸收了汉历的五行占术而形成。三、 「央孜」,即韵占或占音术。在此历史时期,藏族便开始培养天文历算学方面的人才,并建立一些机构,如:1763 年,遵六世班禅的法旨二世绛木祥创建的拉卜楞时轮学院,1916 年,噶厦和十三世达赖喇嘛创办的拉萨医算学院等,藏族的天文历算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也涌现出一大批这方面的专家学者。

  时至今日,天文历算在藏族文化中仍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也不断为后人所继承和发扬。

  

编号:Ⅹ-121

类别:习俗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2024-11-15满族剪纸 ——剪、说、唱为一体的综合民族艺术
2024-11-15酥油花
2024-11-15土族盘绣
2024-11-15维吾尔族刺绣
2024-11-15瑶族刺绣
2024-11-15彝族 (撒尼) 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