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三月份的 「诺茹孜节」,就是穆斯林的盛节,就如汉民族的春节一样重要和隆重距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
在新疆,凡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都过诺茹孜节。 「诺茹孜」 为古伊朗语,意为 「春雨日」,春天到来的意思。相当于伊朗古太阳历的每年三月二十二日。这一天相当于汉族的春分,故而诺茄孜节也叫迎春节。新疆的维吾尔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每年都要以歌舞、杂技等各种形式来庆祝诺茹孜节。时间为每年的 3 月 21 日,农历 「春分」 前后,是迎接春天到来的节日,节后便开始繁忙的春耕生产。
据说这个节日与天空中的星座有密切联系。认为天上的主神是白羊星,是造福人类星座,人畜的病源来自于双鱼星座。每年的春分,是福星白羊星上升、祸星双鱼星降落的一天,为此,人们怀着降福驱祸,人畜两旺,迎福纳祥的美好愿望,选定这一天为送旧迎新的节日,这就是 「诺肉孜节」 。在节日里,清点家畜头数和其他财产,庆祝上一年的丰收,为下一年的生产做准备。
维吾尔族把一天的时间分为日出更、午时更、日落更、星现更、午夜更和黎明更等六更。诺茹孜节仪式在节日的黎明更开始。
诺肉孜节这天,男女老少都要着民族盛装举行各种节日活动。一大早各家的家长就起床了,在房屋正中燃烧起一堆松柏树枝,将冒烟的树枝在每人头上转一圈,预祝他们在新的一年中平安快乐。然后,家长把冒烟的松枝带到牲畜圈门口,让人和畜群在烟上跳过去,意为驱走旧的一年的晦气、病魔、灾难,祈求新的一年里,牲畜膘肥体壮,迅速繁殖。在牧区还要生一堆火,人、畜从上面跳过之后,就围在火堆旁唱 「诺肉孜歌」,迎来新的一年的平安、欢乐,让火神保佑明年五谷丰登,人畜两旺,吉祥幸福。
节日当天日出更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做 「诺茄孜饭」,吃 「诺茄孜饭」 是诺肉孜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种稠粥是用小麦、盐、包谷、青稞、肉、葱、奶油等七种以上食物,加进各种佐料 (也加野生调味佐料),放进架在露天里的大锅里煮成稠粥,人们称这种饭为 「克缺」 或 「冲克缺」 意即 「丰盛粥」 。
有时,吃过丰盛的粥,兴奋地人们还会用即兴表演,随着维吾尔精典的 「十二木卡姆」 音乐的优美旋律,很多人欢快地跳起了舞蹈。
从当天午时更起,维吾尔人成群结队地相互拜年。一直到到日落更以后,每户请客吃饭,男女老少分别跳舞和唱歌,尽兴表达对新春的欢悦之情。
诺茹孜节里,还要举行丰富多样群众性体育比赛,如叼羊、马上角力、赛马、斗鸡、斗羊等,更增加了节日热闹欢乐的气氛。
2010 年 5 月 18 日,诺茹孜节列入了文化部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哈萨克族茹孜节 (网)
项目编号:Ⅹ-126
类别:民俗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