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阁又称 「脑阁」,主要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一带。 「脑」 为晋陕、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方言,意为把东西举起扛在肩上的意思,「阁」 就是一个捆绑焊接得结结实实的特制铁架子。脑阁是集戏剧、杂技、美术、舞蹈、音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据记载,内蒙古地区的抬阁是清朝中期从晋北地区传入土默特左旗,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抬阁已成为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交融所形成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它不仅保留有黄河地区传统文化风格,而且吸收当地的民族特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每当春节或重要节日时,民间艺人们便装起抬阁、穿上戏服、走上大街小巷舞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抬阁由色脚和色芯两部分组成。色脚是指抬阁下面的人,色芯是指色脚上的孩子,是用铁架子固定起来。演出时要将它固定在一男子身上,架上表演者一至三人,一般为 8 岁以下的儿童,每一成人与儿童的组合就称为 「一架」,演出时上下互动。抬阁架主要分为单人架、双人装饰架、双人偏架、三人高低架、三人担篮架和单人转架等 8 种,各种架子表演方式各不相同,十分巧妙。抬阁的表演技巧难度较大,抬阁表演最受关注的是孩子,表演的是否成功取决于担当色脚的人。
表演时,在鼓、钹、锣、唢呐的伴奏下,走 「单夹篱笆」 、 「双龙出水」 等队形,边唱边舞。色脚的表演者不仅要踩着鼓点走出漂亮的步伐,还要做扭腰、转身等花哨动作,一旦失去平衡,很容易拉伤腰部或者发生其他危险。脑阁的舞蹈动作有扭、颤、摆。扭是整个舞蹈动作的基本步伐,要求成人演员扭动时的力点全部用在膝盖以下的小腿上;颤就是上下起伏有点颤劲,这样肩上的孩子就会给人一种轻快、跳跃式的感觉;摆就是左右摇摆有晃动,这样肩上扛的孩子的两臂才能自然摆动起来。内蒙古地区的脑阁选材广泛丰富多彩,有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如 《梁山伯与祝英台》 、 《天仙配》 、 《白蛇传》 、 《西游记》 、 《八仙过海》,还有表现内蒙古地区历史、文化、人物的故事,如 《昭君出塞》 、 《大汉与夫人》 、 《阿勒坦汗与三娘子》 等。 2008 年,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申请的抬阁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号:Ⅹ-87
类别:民俗
申报地区或单位:宽城满族自治县、万荣县、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