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 「绕三灵」 是大理白族地区一种宗教祭祀仪式与游春活动相结合的传统民俗活动,是最为典型的大理白族仪式化的文化空间,是白族人民传承千年的杰出文化遗产。 「绕三灵」 白语称为 「观三览」,「三灵」 指 「佛都」「神都」「仙都」 三个圣地。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成千上万的白族人民夜以继日地从他们居住的村落聚集到游春行列中,从大理古城的城隍庙出发,沿途经 「佛都」 崇圣寺、 「神都」 庆洞本主庙、 「仙都」 洱河祠,最后在马久邑村本主庙结束活动。每到一地人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庆祝活动,以歌舞娱神、娱人,祈求风调雨顺、清吉平安。 2006 年 6 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绕三灵期间,参与者不分地位,不分贫富和种族,无论男女老少,都插花戴朵,浓妆艳抹,身着节日盛装,携带祭祀用具和简单的行李以及食品、炊具等前来赴会。活动中,人们以村为队,每队前有一男一女的老人 (称花柳老人),边舞边对唱白族 「花柳曲」,唱词幽默诙谐;队伍中间是打霸王鞭、敲八角鼓,舞双飞燕的,队尾则由吹树叶的一人和数十位亦歌亦舞、手执扇子或草帽的妇女组成。大家排成 「一字长蛇阵」,在花柳树老人的带领下,在苍山洱海的明丽春景里,一路吹吹打打,欢歌笑语,朋友相见叙旧,情人相机谈情,狂欢纵情,通宵达旦。白族传统的舞蹈、对歌、大本曲、洞经古乐、白族服饰、饮食、手工技艺等,都在 「绕三灵」 这一体现人与人自由平等、人与自然、人与神灵和谐共处的特殊文化空间中传承发展。
自 2006 年白族绕三灵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大理州文体局、大理州白族学会等,组织遗产持有人捐款,并向当地政府申请补助,对绕三灵主要活动场所的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挂牌进行保护;组织了绕三灵的专题调查,收集、采录了相关影像资料及传承人档案;以赵丕鼎等为代表的传承人在当地社区开办了培训班、传习所,教授绕三灵的相关表演技艺;大理市大理镇、喜洲镇庆洞村等社区、学校等群体,定期自发组织开展绕三灵技艺的传承活动,鼓励青少年学习绕三灵相关的传统文化和表演艺术。
通过一系列措施,有力促进了 「绕三灵」 这一仪式性文化空间的保存和延续,有效保护和传承了存活于文化空间内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了 「绕三灵」,更深层次地了解白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白族的文化创造力;提高了 「绕三灵」 遗产的可见度和认知度;增进了白族和彝族、纳西族等周边族群乃至世界各族群的对话、交流;共同促进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和谐共存。
资料来源: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