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三」:满族新生儿独特的祈福仪式

2024-10-01 8 0

  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满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善于吸取百家之长而创新的民族。在满族长期以来形成的风俗习惯中,有许多是为新生儿祈福的传统仪式,如 「洗三」 、 「满月」 、 「抓周」 等。其中,新生婴儿的 「洗三」 最为特别,其在汉族习俗的基础上融入了满族特有的仪式内容。

  什么是 「洗三」?顾名思义,就是新生儿在出生后的第三天,要举行沐浴仪式,会集亲朋好友为新生儿祝福。据说,古时满族妇女在炕上临产时,要卷起炕席,铺上谷草,产妇在谷草上分娩,因此,满族孩子出生被称为 「落草」 。婴儿 「落草」 后,如果生的是男孩,称为 「大喜」,在家门左边挂上弓箭,箭头指向门外,俗称 「公子箭」,意在孩子长大成人后能 「弓马纯熟」,驰骋疆场;若生女孩,则称 「小喜」,要在家门右边挂一红布条,象征吉祥。

  满族婴儿出生的第二天,要请生育子女多、身体健康的哺乳期妇女喂第一次奶,叫吃 「开口奶」,他们认为新生儿吃了多子女的妇女的奶水,能消灾无病好养活。第一个进产房看孩子的外人叫 「采生人」,满族认为婴儿长大后品性会像 「采生人」 的性格和人品,所以十分注重挑选 「采生人」 。主人家会有意识地让那些最适合做 「采生人」 的人首先进入产房来看新生儿。有的成年 「采生人」 还被新生儿认为 「干爸」 或 「干妈」 。

  「洗三」 是满族延续久远的一个习俗,一是洗涤污秽,消灾免难;二是祈祥求福,图大吉大利。婴儿出生的第三天,亲戚朋友都来道贺,满族又称为 「下奶」,「下奶」 所送的礼品多为糕点、鸡蛋、红糖、花布和粉条等。富贵人家要摆上宴席来招待。无论穷富,主食必须是面条,俗称 「吃喜面」,意为孩子长命百岁。

  据老辈讲:「洗三」 这天,家人和亲朋好友都期盼风平浪静的晴好天气,以寓意孩子的一生会平安、健康、幸福,有美好的前程;如果阴天,有大风、雨雪,就会觉得这孩子一生会有坎坷。如生女孩还应用红丝线穿好的绣花针在酒盅里用香油泡三天,以便 「洗三」 时给女孩扎耳孔用。

  「洗三」 的仪式,是在中午饭后由吉祥姥姥 (在满族称呼中,姥姥不是外祖母,是接生婆或儿女双全、德高望重的老妇人) 主持。 「洗三」 的工具是大盆。姥姥先往大盆里倒上用槐枝、艾叶等熬成的热水,到场的亲朋好友往大盆里放入一些铜钱、花生、鸡蛋等,称为 「添盆」 。仪式结束以后,盆里的铜钱都归姥姥带走。姥姥一边洗一边会说一些吉祥话:「洗洗头作公侯,洗洗腰一辈倒比一辈高……」 然后,姥姥会用姜片和艾蒿擦婴儿脑门和身上各重要关节,据说这样洗过之后,孩子会身体强壮,不生病。再给婴儿梳头打扮一下,一边梳一边说:「三梳子,两拢子,长大戴个红顶子;左描眉,右打鬓,找个媳妇 (女婿) 准四村;刷刷牙,漱漱口,跟人说话免丢丑。」

  洗完身体各处,姥姥还要用一块新布蘸些清水用力擦婴儿的牙床,若是孩子放声大哭视为大吉大利,称作 「响盆」 。洗干净以后,生女婴的还要姥姥给女孩扎好耳孔,为长大佩戴耳环提前做好准备。接着,姥姥用一棵大葱在婴儿身上打三下,边打边说:「一打聪明,二打伶俐,三打长大有福气」,再用秤锤儿比划比划,念道:「秤锤儿虽小压千斤」,又拿起锁头比划锁住小孩口、手、脚的动作,念道:「长大啦口紧,脚紧,手紧」,寓意长大后举止稳重。又将小儿放到茶盘里,把本家准备好的金银锞子等,往婴儿身上一掖,口中念:「左掖金,右掖银,花不完,给下人。」

  为了将来孩子能更聪明,仪式中用过的大葱还必须由孩子的父亲扔到房顶上去,再赏一些钱给姥姥。亲友们一齐向孩子的父母或祖父母道喜。然后,用车将姥姥送回。至此,「洗三」 的礼仪才算完成。

  这就是过去满族新生儿的 「洗三」 习俗。新中国成立后,这种习俗已经逐渐消失,但在吉林等地的一些满族聚居区还在延续。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2024-11-27马头琴制作技艺
2024-11-27粘米食品制作技艺
2024-11-27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
2024-11-27土家织锦 「西兰卡普」
2024-11-27绿茶制作技艺 (恩施玉露制作技艺)
2024-11-27鹤峰宜红茶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