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尾笤帚
燕翅弯把笤帚
床刷
步阳草编制品
草编摆件
草编工艺品
元宝笤帚
中国传统草编工艺历史悠久,拥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在内蒙古就有一种特殊的纤维草手编工艺——步阳草编,诞生于兴安盟突泉县水泉镇,2015 年被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步阳草编的故事要从一把笤帚说起。
笤帚,在老一辈人的生活中十分普遍,是传统审美的反映。时至今日,笤帚的替代品越来越多,在实用性受到冲击的同时,民间传统草编手艺还能否延续下去?步阳草编给出了答案。
民间智慧的结晶
草编,是一项古老的编织手工技艺,它是利用各种柔韧草本植物为原料加工编制的工艺,因原材料生长范围广且易得,在民间一直流传至今。
从原始时期单一的草编席到唐宋明清时期种类丰富、做工精美的草编生活用品和工艺品,人们对于艺术美感的追求不断提高,草编工艺也在不断地进步与完善,通过人们在日常生活劳作中慢慢摸索和代代传承,直至发展成熟。草席、草鞋、草帽、斗笠、草篓等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编织资源的丰厚和编织业的普及,道出了人们对编织技艺的感激之情。发展到今天,植物编织不再只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传统工艺和文化的象征。
「步阳草编主要以制作笤帚衍生品为主,笤帚的文化由来已久,在中国古代笤帚有两种文化寓意,一个是 『迎』,主人拿着笤帚在门口迎接客人,寓意主人亲自扫门待客,仪式隆重。一个代表 『拒』,寓意驱逐魔邪,扫除不祥。」 步阳草编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翠华说。
王翠华受父亲影响,15 岁就能使用简单手编工具制作出常见的笤帚、锅刷等日常用品。 2009 年拜师草编工艺大师谢景山,草编技艺日益精湛。多年来,她经常到村民中间指导草编技艺。 2015 年,步阳草编获得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工艺美术创新作品大赛二等奖,同年 12 月 《工艺笤帚》 系列荣获内蒙古博乐歌称号。
草编具有文化传承性。它是人民群众从生产生活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的手工技艺,并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手口相传传承下来。草编制品这一载体能够反映出人们的生活风貌、精神智慧和文化价值。因此,中国传统草编工艺作为传统的民间艺术仍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被大家关注着。
草编寄托了人们的情感。草编工艺是由人民群众创造,在民间发展起来,并扎根于民间,其出现与发展都经历了漫长的时期。传统草编制品反映着人民群众在草编过程中的审美体验和情感收获,而现代人又有渴望对话传统的情感需求,这种情感共鸣,使传统草编工艺重回大家的视野。
步阳草编就兼具了文化属性和情感寄托两种功能。虽然时代在变迁,但是步阳草编工艺的本质没有变。
编织叠转的艺术
草类编织是用手指或运用工具,将编织材料进行交叉组织的过程,是一种具有规律性、反复性、循环性的手工技艺。
步阳草编以长纤维高粱草为原料,当地人俗称笤帚糜子,经过挑选、脱粒、打磨、编织、加工、包装等工序制成。主要草编制品有各式花样的大小笤帚、小挂件、装饰工艺品等。
「笤帚属于纯手工编制,每个师傅的编制手法和用线颜色会略有区别,我们在草编上用彩色丝线绕出汉字的形状,编出象征祝福的字,既美观又有寓意。」 王翠华说。
一般来说,草编用的材料,都要经过特殊处理,编织过程中需要的工具有压草板、剪刀、水盆等。浸泡是很重要的环节,把准备好的草秆和糜子放在水里进行处理,再风干备用。
步阳草编的制作者根据草种的性能和制成品的特点,创造出了很多编织方法,如编、绕、盘、穿、结、捻、钩及编扎钉等。编织面的形态有平面的、凹凸的、透孔的、辫子的、盘花的等等。
我们常说的编织草辫,就是采用不同的编织法可以形成多种组织结构。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是编织平辫。传统上将草秆的根数称为股,因编辫的挑压方法以及股数不同,可以编织出不同的草辫。草秆的根数、股数越多,编出的辫越宽。当前动作的草秆被其他草秆压住时叫 「挑」,草秆压在其他草秆上面时叫做 「压」 。例如 「挑一压二」,即当前动作的草秆被另外一根压住,再压住另外两根,依此类推。
还有一些技法,如 「拐角」 就是将两根草秆十字相交左右各编两下。 「盘挂」 是两种辫子掐长后剪去续接头,把草辫一圈一圈盘起来,叫做盘挂,每圈称为托。折秆要先轻后重,先把方向找准,然后压、挑。
当然,在编织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整理已经编好的部分,令其松紧均匀,结实整齐,防止边缘弯曲或宽窄不一,糜子要稳稳地扎住。步阳草编的每一个成品都要确保牢固、耐用,既要保证它的美观性,也要保证它的实用性。
制作的最后一步,就是点缀装饰,参照样板用盘攒、绕缝、编织的手法制作零件,按色彩搭配再拼接组合、校正、修边、吊挂绳。
步阳草编环保健康、做工精致、颜色鲜艳。而且自带天然草香,能够清新空气、净化心灵。耐磨耐高温、抗静电,是清扫的好帮手。平时不用时可挂在床头,有镇宅、压惊、安神的功效,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转型升级的样本
从外观的审美属性来说,传统的草编制品在外观上达不到现代的审美要求。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去学习传统的草编工艺,现存的传统草编手艺人大部分为中老年群体,老一辈人对于社会潮流趋势的的变化并不敏感,因此编织的草编制品与当下的流行脱节在所难免,这是草编技艺面临的困惑。
让年轻一辈接受并认可这一传统手工艺,将生活用品转化成工艺品的道路并不平坦。提升和挖掘草编的文化价值是其中的重要一步。
2013 年 7 月 15 日,突泉县草编博物馆正式开馆,博物馆建筑面积 526 平方米,展厅内有纤维草编织品、玉米叶编织品、竹藤类编织品等展品 300 余件,对当地草编文化的传承作了系统介绍,还有各类生产机械设备及原材料展示。博物馆内还设有工艺大师现场展示区域。
据了解,展品主要通过民间进行征集。这些散落在群众中的民俗用品,蕴含着群众生活的烟火气,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同时也给予人们最直观具体的民俗生活的感知。
步阳草编博物馆现已成为当地展示和宣传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致力于将发掘、征集、收藏、保管、研究和宣传教育功能相结合,科学规划陈列展览内容,向广大游客展示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物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呈现手工艺历史、民俗民情、民间艺术的多样性。
目前,突泉县已经建立起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龙头企业,以 「公司+基地+农户」 的产业化模式,带动农户种植长纤维高梁草、贵黍草,定单回收,并在当地加工转化为中式、欧式、工艺笤帚。
走出去,引进来。为了提高手编工人的编织技术,相关部门每年都会选派手编师傅外出学习,把样式新颖的手编工艺品、手编工艺技术带回来。同时也会聘请手编高级技师,开设多期手编技术技巧培训班。通过学习,工人的手工编织技术逐年提高。
随着手工技艺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采用,传统的、样式简单的步阳草编正朝着现代的、潮流的方向迈进,产品的市场反馈越来越好。目前,步阳草编制品在哈尔滨、沈阳、长春、大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及周边均有销售市场。市场容量大、绿色环保无污染,深受消费者喜爱。
草编工艺品是既古老又有巨大应用潜力的手工艺术品,它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整个世界文化长河中也闪烁着迷人的光彩。
步阳草编让人们相信,草编不仅仅是日常用品,只要敢于突破、挖掘内在民俗文化价值,从造型、图案、色彩上打破传统固定形象,老物件儿也能够焕发新的生命。
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