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恩施玉露是我国现存唯一的蒸青针形绿茶,主要产于恩施市芭蕉侗族乡和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五峰山一带。
国家级传承人杨胜伟
2014 年 12 月,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历史悠久,于清朝康熙年间 (1662-1722 年) 由施南府黄连溪一蓝姓茶商,按陆羽所著 《茶经》 中的 「蒸之、焙之」 工艺垒灶制茶。所制茶叶,外形匀整、紧圆、挺直、色绿、豪峰银白如玉,曾称 「玉绿」 。后因其茶味鲜爽、毫白如玉、格外显露而改名 「玉露」 。早在清朝就与西湖龙井、武夷岩茶、黄山毛峰等一起被列入清代 40 支名茶品目,后又被列入中国现代名茶品目。
蒸汽杀青
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及品质特奇。一是采摘特奇:要求在芽长叶狭窄、节间短的品种特征范围内的茶树上,于清明节前的晴天午前露水干涸后采摘。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且要细嫩匀称,全芽长 2.5 厘米左右。二是制作技艺特奇:恩施玉露制作技艺要遵循稳、适、转、轻等十大技术要领,沿用蒸、搧、抖、揉、铲、整等六大核心技术,采用搂、端、搓、扎等四大传统手法。三是品质特奇:外形色泽润绿,条索匀整、紧圆、光滑、挺直如松针,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香醇回甘,叶底绿亮匀整。采用蒸青灶和焙炉为工具,以高温蒸汽穿透叶组织破坏酶活性的生化原理和茶叶滚转成条的规律为理论体系,最终形成恩施玉露 「蒸青」「针形」 和 「富硒」 三大特色。蒸青环节最具特色,将鲜叶均匀薄摊在蒸青屉中,叶片互不重叠。蒸青适度的叶子呈灰绿色,手捏叶子柔软如棉,叶面光滑并发出清香。再经扇凉、炒头毛火、揉捻、铲二毛火、整形上光、拣选,完成全部制作工序,用牛皮纸包好,置于石灰缸中封藏。
清朝末年及民国初年,恩施玉露经芭蕉茶商运销襄樊、老河口及河南南阳等地;1945 年,恩施玉露开始销往日本;1965 年被列入 「中国十大名茶」;2007 年 12 月,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 年 7 月,被湖北省农业厅认证为 「湖北省第一历史名茶」;2009 年获国家工商总局证明商标。近年来,先后获得 「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最具发展力品牌」「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等荣誉称号。 (文、图选自 《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 一书)
资料来源: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