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民间歌舞多源于佤族对宗教、社会历史和生产生活的原始崇拜及相应的祭祀活动,经民间艺人不断完善、提炼后逐步走向成熟,最终广泛流传开来。流传在西盟的民间歌舞大多歌声悠远,动作粗犷;质朴而富有韧性,情绪狂烈奔放,较好地表现出佤族勇敢豪迈、刚劲有力的民族性格,具有浓郁的民族个性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佤族传统文化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凝聚着佤族先民创造的灿烂文化遗存和佤族传统文化传承人创造的优秀成果。
佤族木鼓舞真实、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再现了佤族的历史风俗文化。同时,也折射出佤族的心理、性格和审美意识,并贯穿于民族演变、发展的全过程。这对于一个历史上没有文字的民族,可以说是民族历史的 「活化石」,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印证着佤族历史,为佤族历史的发展演变提供了生动的佐证。
《木鼓舞》 是以围圈、挽手对称舞蹈为主要动律,双膝弹动,重拍向下,韵律感强。表演时木鼓震天响,秀发满天飞,风格粗犷奔放。炽热狂野表现出佤族人民勤劳勇敢的特征。过去,《木鼓舞》 贯穿于木鼓祭祀活动,具有原始崇拜及娱神娱人的性质,现已成为节庆活动时表演的重要舞蹈之一。
岩相太于 2013 年公布为普洱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9 年被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岩相太,男,佤族,1965 年 7 月出生,西盟县勐卡镇马散村十一组人,家有 5 人,为妻子和 2 个儿子 1 个女儿,以种菜和粮食为生,平生爱好歌舞器乐,在马散村甚至西盟县城享誉盛名。
岩相太从小喜爱歌舞艺术,年少时和本寨老艺人岩聪、岩印、岩太学习佤族民间舞蹈,1980 年参加乡镇农村业余演出队至今,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对佤族的历史社会的发展以及民间舞蹈的内容和表演形式有深刻的理解,1985 年开始学习编导,他勤奋好学,悟性较好,已掌握许多佤族民间舞蹈,如 《木鼓舞》 《蚂蚁舞》 《长刀舞》 《剽牛舞》 《打铓舞》 《象脚鼓舞》 等的表演形式和方法。在西盟县的农村文艺中,他不仅在舞蹈方面有较好悟性与创造能力,在自编、自导、自演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能以娴熟的歌舞表演,表现许多佤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内容。他在当地还是知名的歌手,会演奏佤族乐器独弦琴、佤笛、得等多种乐器,是佤山全能艺人之一。
岩相太跳木鼓舞主要有握拳、跺脚、抬腿、提襟等表演动作,用木鼓鼓槌敲打木鼓,敲打木鼓同时领唱与众人踏节而歌为伴奏,歌词多以述说民族历史、祭祀和劳动生产、生活等方面为内容。舞蹈中又加入了佤族女子的 「甩发」 动作,使 《木鼓舞》 在形式和舞蹈语汇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在传统表演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木鼓文化的理念,用肢体语言完整的表达木鼓的意境。
岩相太为代表的永俄组合目前已经发展到 40 多人,自 1985 年以来带领业余队伍以木鼓舞代表市县参加北京演出,还到福建、上海、重庆、江西、河北等地参加表演,岩相太作为主要演员为木鼓舞走出佤山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他多次参加县乡举办的 「木鼓节」 、农村业余表演比赛等大型文艺活动,并且积极参与佤族民间文化资料录音录像,为宣传佤族文化传承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岩相太现有徒弟 3 人,34 岁的岩平、 40 岁岩来、 34 岁娜英,均是本寨人,三人于 2010 年开始跟岩相太学习木鼓舞,目前已能独立表演 (唱) 佤族民间舞蹈,并掌握一定的木鼓舞技巧。
资料来源: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