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村情简介
弥井村位于弥沙乡东南部,坐落在弥沙河东岸,是弥沙乡的高寒山区之一,弥井村西靠象图,南邻洱源,东接沙溪,北与大邑、西庄和东庄山水相连。弥井村所属的弥新行政村现有人口 1826 人,其中农业人口 1737 人,境内有白族、汉族、彝族、傈僳族 4 个民族。弥井村海拔 2200 米,年平均气温 12℃,年降水量 690 毫米,全村国土面积 56.1 平方公里,有林地 70934 亩,其中耕地 2929 亩,主要经济来源以芸豆、玉米、泡核桃、畜牧业为主。 2013 年末农民外出劳务收入 180 万元,农业经济总收入 975 万元,人均纯收入 4134 元。全村呈现多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
弥井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曾是盐马古道时滇西北地区的盐业生产重镇,盐业的兴盛曾使弥井盛极一时,「三天一市,通宵达旦」 是当时弥井兴盛的真实写照,随着时代的变迁,弥井已不复当年的兴盛,但村中至今仍保留着盐马古道时期遗留下来的盐神母、三圣宫、昭应寺、古戏台等文物古迹,同时弥井村还具有多样的少数民族风情和浓郁的民俗文化,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村寨。 2013 年,弥井村被国家住建部列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
(二) 历史文化背景
弥井,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弥井有着丰富的盐矿,因产盐而著名,曾经是滇西盐业重镇。弥井也是 「盐马古道」 的发源地之一,元、明、清几个朝代都设大使署、巡检司、盐课司,弥沙盐井位列 「母井」,统辖周边的乔后井、云龙拉井等 「子井」,弥沙盐井包括旧井、岩壁下的滴水井,西桥墩下的潜井及东桥墩下的沙露井、大井、小井和矿井。
弥井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远眺俯览,整个村庄错落有致的散落在弥沙河畔,三坊一照的土木房、幽深的巷道和陈旧的石砌墙,让这座古朴宁静的小村寨显露出浓厚的民族特色,清灵的马帮驼铃声和光滑如玉的青石板路记载了弥井悠久的历史文化。从弥井东面的山上出发,有一段坡度很大的五里坡古道,相传古时这段坡道陡直,路面常被马帮踩踏出来的石块拥堵而不便通行,因此过路人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人捡三块石头堆放在古道两旁。久而久之,古道两旁就形成了两道边墙,这段路古道也被当地人成为 「三颗石」 。
(三) 宗教信仰
弥井因产盐而著名,关于弥沙盐业的缔造者 「盐神母」 的传说在村里流传不息,每年农历四月八的时候,村里的人都要到村西山顶上的百花潭迎接 「盐神母」,并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有耍牛、耍龙、耍狮、打渔、砍柴及三弦情歌对唱、戏曲等文艺表演,渔樵耕读的文化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弥沙井地史称 「人民乐业、卤脉汪洋」,弥沙一带也因盐业的兴盛而吸引了各种外来的宗教文化,昭应寺和三圣宫一直以来都是弥沙一带宗教活动的集中地,其中三圣宫还是剑川县登记的道教协会活动场所。至今弥井的道教音乐保留完好,独具特色,每年的农历七月,弥沙一带都要举行一次群众性的祭斋,设有盂兰会、大荐斋,有水陆大会,用以追悼祖先、祭奠亡人。
资料来源:剑川县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