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的婚俗

2024-10-01 5 0

  土族作为一个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其文化形态代代相传,弘扬发展。婚礼作为人的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礼仪,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土族人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土族婚姻习俗一经形成,便成为土族人稳定的行为准则,使他们世世代代相延遵守。 「载歌载舞」 的行为贯穿于土族婚礼的全过程,有人把土族婚礼比喻为一部优美的歌舞剧,通过婚礼表现出了这个民族能歌善舞的特点和开朗豁达的性格。土族婚礼既沿袭了曾经的游牧文化特点,也揉入了现在的农耕文化因素,是土族人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土族人的婚姻不仅是个人一生中的一件大事,而且是家庭中的一件大事,甚至是整个家族的一件大事。土族传统婚姻实行一夫一妻的族内婚,同宗不婚。土族人的这种婚姻习俗表现出了优化繁衍的自然规律。土族婚礼分为定亲、妆箱、婚礼、回门四大部分。

  一、定亲

  土族人的婚姻大都是由父母作主,当父母看中某家姑娘适合作自家儿媳时,便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也认为可以,就聘请一位媒人去说亲。去说亲时拿一条哈达、一碟馍馍和茶酒礼。如女方家经过商量同意这门亲事,则将所拿之酒喝掉,酒瓶中装上一点粮食,馍馍换过之后叫媒人带回。否则将酒和馍馍原封退回。如女方家同意了这门亲事,则择日打发媒人前去认亲。去认亲时,拿二碟馍,两瓶酒和一个连着荷包的手巾 (现在一般以一套衣服代替) 。拿去的一瓶酒在认亲时喝掉,另一瓶酒放在定亲时喝,认亲时媒人和女方家大体商定好彩礼,并择好定亲的日子。

  定亲的一天,女方家还要召集亲房当家为姑娘定彩礼。商定前由媒人将认亲时初定的彩礼告知众人。从前土族人主要用马、牛、羊作为彩礼,现在多用现金和布匹。

  二、妆箱

  从前,土族人结婚,没有什么限制,当男方交齐了彩礼,儿女们年岁差不多了,就给他们完婚。现在根据法律规定,当子女达到法定婚龄,领取政府的结婚证之后,方才举行婚礼。妆箱是婚礼的前奏。妆箱的一天,女方家的庄员戚舍,亲朋好友拿着布料或成衣前来添箱并为姑娘送行。东家为表谢意,盛情款待。这一天,男方家还打发媒人为女方家送来 「玛择」(嫁女宴) 份子 (是一条连着三根肋条的猪前腿) 和男方家的妆箱礼。当媒人到来之时,女方家敬酒迎接并盛情款待。端过包子茶之后,女方家要展示姑娘的陪嫁。展示陪嫁就是把姑娘的嫁妆全部拿到院中挂在长绳上,由 「玛择典尖」(嫁女宴大东) 一件一件数着叫众人看。

  展陪嫁仪式结束以后,就吃晚饭,之后众人一一散去。亲房跑客们等待着纳什金 (娶亲人) 的到来,准备接纳什金。

  如果女方庄子上有从男方庄子上嫁来的姑娘,纳什金就拿些礼物到她家去打尖,等到傍晚时分,方来到女方家。

  纳什金作为土族婚礼中迎娶新娘的使者,一般能说会道,能歌善舞,还要用诙谐幽默博得女方家的好感,从而顺利地迎娶新娘,不辱使命。当纳什金走到女方家巷道口时,一群阿姑 (土族对中青年女子的称呼) 拥上前去抢纳什金妥若 (娶亲礼物),之后边唱边舞退回大门里边。

  纳什金来到大门前时,男人们为他敬酒接风,而阿姑们却从里面顶住大门,唱起问答歌 「唐德尔格玛」,向纳什金发难。纳什金则从外面回唱,当纳什金满意地回答了阿姑们的提问方许进门。纳什金进门时,阿姑们从门头顶向纳什金泼洒清水以示吉祥。纳什金进入女方家,把馍馍、茶酒礼摆放在堂屋柜上。之后给他端馍馍茶 (土族人把一道饭食称之为一道茶,),喝过之后,纳什金给在座的长者们敬酒,将所带之包头、头绳、梳子、上马袍、裙、鞋、耳环等盛在盘子上向阿姑们一一交待,请阿姑们清点收纳。接着给纳什金端包子茶,当纳什金喝包子茶时,阿姑们便开始 「骂」 纳什金。

  「骂」 完纳什金,撤下包子茶之后,阿姑们嬉笑着拉扯纳什金到院子里去转安召舞。纳什金故意推辞,但还是要去的。在转安召舞时,如果纳什金转得不好,阿姑们拿来草圈,扁担等,将草圈套在纳什金脖子上,用扁担往下压,迫使纳什金转好安召舞。这些动作都并非认真,只是嬉闹而已。转完一曲,纳什金跑回房里,阿姑们又去将他拉出来。一般地,如此嬉闹三次,安召舞方才结束。

  「改发」 是土族婚礼的主要仪式之一。改发时辰和上马启程时辰由喇嘛卜算或由护法神降旨确定。原前,新娘是以姑娘发式送至婆家后,在婆家的灶神牌位前举行改发仪式,只管上马启程的时辰。现在为了简便,在娘家直接举行改发仪式,之后送至婆家,所以也要管改发的时辰。如果新郎的属相与改发时辰 「相妨」,不能来时,也在婆家举行改发仪式。

  改发仪式结束之后,接着进行 「罗木 托罗」 仪式,举行此仪式时,堂屋柜上点着一盏神灯并依次放着一部经卷、一升粮食、一包茶叶、一把筷子、一碗奶子、一枝柏香、一撮羊毛。地下放着一张炕桌、桌子上铺着白毡,新娘面朝外其母面朝里背靠背坐在白毡上。这时纳什金在院中唱 「罗木托罗伊姐」,新娘随着哭诉。纳什金唱到什么,房内一长辈妇女就拿什么在新娘头上绕一下。

  仪式结束之后,新娘坐在白毡之上,由四个人抬着绕 「颜索尔」(花坛) 按顺时针方向转三圈,纳什金在新娘之前摆动衣襟唱伊姐引之,新娘随着哭诉。之后,直趋大门。纳什金在前唱 「出门伊姐」 。

  新娘上马之后,其父在马后手拿 「扬达尔」(财运杆子) 一面在新娘头顶抡绕,一面叫唤着新娘的名字要她留下 「忽热」 ,「忽热」 指的是福、禄、财、运等。由新娘之兄或弟牵着马在门口往返三次后启程。新娘启程之后,纳什金在门前转祝福 「安召」 舞:

  祝愿靠山照山常年翠绿,

  姑娘此时此刻和你告别;

  祝愿寺庙神佛保佑众生,

  姑娘此时此刻和你告别;

  祝愿村民邻里和睦相处,

  姑娘此时此刻和你告别。

  三、 婚礼

  婚礼这一天,男方家迎新娘,接喜客,要摆丰盛的宴席。喜客中有新娘的舅舅作为首席,有新娘的姐姐是送亲的,有新娘的姐夫,是专门操心陪嫁箱子的,有新娘的弟兄是牵马的,有新娘家的一小孩是陪骑来的,还有旧亲和亲房党家之长辈共二、三十人前来赴宴。在送亲路上路过村庄时,如果有从女方村庄嫁过来的阿姑,她们还要为众喜客敬酒迎送。

  男方家将首程迎接喜客的 「苏木 图斯呼奇」(持箭迎接者) 和二程迎接喜客的 「呼努 图斯呼奇」(牵羊迎接者) 打发之后,在门前置一方桌,上面摆放希弥尔 (迎贵客礼仪品) 、曲呼尔 (奶子) 和一碟馍馍。旁边置一装满麸子的斗,上插一枝系着哈达的箭杆和用红布包着的内放钱币、粮食、酥油、柏香并插有一双红筷子的瓶子, 用最隆重的仪式迎接喜客的光临。

  众喜客光临时,首先给首席敬献哈达、敬酒,并给众喜客一一献哈达、敬酒,给送亲者敬一手巾并请他们下马。给陪骑之小孩给些钱让其先下马,接着就搀扶新娘下马。新娘下马时,马镫下放一桌子,让新娘踩着桌子下马,然后把包着红布的瓶子夹在新娘的左腋下由新郎搀扶着,送亲伴娘从右边搀扶着踩着毡子进入大门。以前是从下马处一直把白毡铺到庭院中的,现在只是象征性地在新娘前面由一儿女俱全的媳妇拉一条白毡引路。新娘进入大门之后,新娘的一个弟兄将插在麸斗中的箭杆插在自己的衣领中间收回。从 「苏木图斯呼奇」 的远迎和新娘的兄弟把插在麸斗中摆在门前的箭杆收回表明,在古代土族人是把箭作为一种婚姻信物的。 「苏木 图斯呼奇」 拿着男方留下的信物箭,一方面去迎接,另一方面还有引路的作用,以免走错家门,因为在游牧时代里,人们的居住是异常分散的。喜客还要抢下 「苏木 图斯呼奇」 的帽子作证,这里保留了土族人游牧时期的一些生活特征。

  土族人结婚时的叩拜仪式中没有拜地和夫妻对拜的内容。他们把 「适格腾格尔」(长生天) 作为第一叩拜对象。新郎新娘进入大门时,在院中燃一堆圣火。叩拜时,新郎新娘站在白毡之上,由媒人肩搭哈达,手拿酒盅,主持仪式。他将第一杯酒敬给永恒的 「适格腾格尔」,第二杯酒敬给至尊的神佛,第三杯酒泼向象征兴旺的熊熊圣火。然后高声祝辞:

  哎!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

  从尊贵女方的贵府出发,

  来到卑贱男方的卑微家庭,

  象金子一样的新娘,

  穿过金子的门楼,

  跨过金子的门槛,

  首先,向苍天、诸佛、帝王叩首!

  其次,向村庄保护神、家堂神祗,灶母娘娘叩首!

  再次,向男方家族的长辈们叩首!

  新郎、新娘每叩一次首,媒人将手中之酒敬向空中。第二次叩首时,从厨房内向外扬洒一勺清水,表明灶母娘娘接纳了新娘这个家庭的新成员。叩拜完毕,将新娘领入厨房举行开口仪式。此时在灶神牌位前点着双芯神灯,预备一碗奶茶,新娘将奶茶反复含吐三次之后倒入烟窗中,意为将在此家中传宗接代,接续烟火。婆婆手拿缠着红线的擀面杖在新娘嘴上反复滚动三次并嘱咐道:「外面的话不要往家中说,家内之事不要往外传。勤当家,细盘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夫妻和睦,孝敬父母,任劳任怨,创造幸福……」 开口仪式结束之后便把新娘领入洞房。土族新娘的洞房内,只有女眷相陪,禁止男子进入,也没有闹洞房的习俗。洞房内处于一种比较严肃、矜持的氛围之中。

  在举行开口仪式的同时,众喜客和执客们谢媒人。他们在上房台子上置一张方桌,宾主边唱谢媒曲边在桌子上压钱币。女方压桌子的一个角和中央,男方压另外三个角,所压之钱币归于媒人,如此反复三遍。每进行一遍在媒人的额头贴酥油并敬炒面和酒。

  谢过媒人之后,请喜客入席,土族人把宴席称之为 「呼仁木」 。典型的土族人的宴席,是在院子里临时用许多炕桌摆成一个大的马蹄铁型的圈子,圈子外铺着厚厚的干草,干草上铺上毯子和毡子。新娘的舅父坐在圈子顶端的主席位置上,众喜客依次坐向两面。在主席前的桌子上放着礼仪品 「希弥尔」,桌子上摆上了焜锅、博尔索克、盘馓、拉格吉玛等烤馍、油炸馍和蒸馍。摆上了糖果、点心。在圈子中央煨着大大的火堆,火堆上放着很多茶壶和酒壶,壶把上都系着洁白的羊毛。喜客们依次坐定后,执客们站在圈内用龙碗把热气腾腾的奶茶端给尊贵的客人。

  土族地方盛行用龙碗给客人敬茶、敬酒、敬饭,是因为当年乾隆皇帝将龙碗赐予章嘉活佛享用,后来活佛把龙碗带回家乡,慢慢地在乡间风行起来。土族的奶茶是先在壶内放入茯茶、盐及花椒、姜、草果等,熬好后再调入牛奶。接着炒上了荤菜和素菜,这是土族婚宴的头道茶。第二道是包子,土语把包子叫做 「学美」 。有肉包子、糖包子、哈流包子、萝卜包子。第三道是上全羊,人们事先把羊体按各种部位肢解成前胸、后腰、四肢等六份,在大锅内煮熟,又把各个部位恢复为一个整羊,盛在大方盘内端到主席前,把最尊贵的带着尾巴的后腰割一份敬给首席后,众人就用刀分割着吃。刀把上也系着洁白的羊毛。食用全羊席时,喜客们首先给男方家的神佛敬献肉份子,还要和典尖、亲家及新郎分享。最后一道是吃长面,有天长地久,常来常往的意思。在宴席的空间,还特意上了土族特有的 「哈力海」 、 「陶斯什德玛」 、 「芬登」 、 「塔日格」 、 「乌日缅」 等小吃。席间宾主双方高唱赞歌,互相赞颂。他们毫无拘束地打着 「喀日加」(开玩笑),开怀大笑。悠扬的歌声和爽朗的笑声伴随在婚宴的始终。

  端过包子茶之后,众喜客由 「典尖」 陪同,外出商议给女方长辈的礼物和给男方长辈的礼物。商妥之后,回来开嫁妆箱子并给男方和女方长辈奉送哈达、茶和礼物。礼物中,最大的礼物要奉送给被称为 「固达」 的亲家和 「固达妮妮」 的亲家母。

  接着举行新郎 「冠带」 仪式,在院中铺上白毡,旁置桌子,上放一碟馍馍、一碗奶子、粮食、酥油、白羊毛、柏枝和新郎穿戴的哈达、衣服和腰带等。土族人十分重视腰带,一定要为新郎准备一条大红腰带。新郎双手端着一个放有硬币和枣儿的酒碗,站在白毡上,新郎的一弟兄端着同样的酒碗陪站,一善辞者手拿酒杯高颂 「莫达」 赞词。

  举行裁定收尾礼及答谢仪式是土族婚礼中最隆重的部分。仪式上要为首席和众喜客敬献哈达,并将为众喜客以及为新娘之舅父、送亲人、亲家、阿姑等敬献的肉方子、茶、馍馍以及收尾礼摆放在桌子上。一位善辞者为众喜客致 「罗日吉」 辞。

  到了晚上,邀请众喜客去吃 「都列牙嘎」(旁席) 之宴。旁席上宾主尽情地唱赞歌,互相赞颂,唱问答歌,相互讨教,通宵达旦,欢声笑语。

  第二天早晨,新郎敬酒邀请众喜客回到家里,男方家为他们端上鸡蛋炒酒,并唱敬酒歌:

  凤凰的蛋啊多珍贵,

  在须弥山上产下的,

  青稞熬下的好香酒,

  黄金锻造的酒盅说,

  白银锻造的酒瓶说,

  邀请而来的亲戚说,

  聚集而来的唱家说,

  给尊贵的舅父敬一杯酒。

  一场热闹的酒席结束之后,就下启发面,喜客们吃面时,女方之人已在大门前唱起 「海杰」:

  海杰——海杰——

  请快些出来哟,

  今天的婚事圆满的很,

  尊贵的喜客快快请;

  海杰——海杰——

  请快些出来哟,

  酒瓶里的酒热的很,

  父老乡亲在欢送;

  海杰——海杰——

  请快些出来哟,

  家里的热炕热的很,

  家中大小在坐等。

  此时,喜客们动身启程了。他们在大门前驰马往返三次喝上马酒,另外男方家还要送几瓶酒,以便客人们在路上喝。

  四、下面

  婚礼的第二天,新娘的父亲来看望女儿,这时门前放一桌子,上面摆着礼仪品 「希弥尔」 和 「曲呼尔」,亲家来到之后,全家人及新娘敬酒迎接,亲家拿柏枝对空弹三下 「曲呼儿」 并祝福。新娘一定要担着一担清水进入家中。这一天,男方召集亲房党家、 「典尖」 以及 「纳什金」 聚会。晚上下长面,由新娘给众长辈一一敬饭相认。众人吃过饭不能将空碗放回,而在碗内放一些钱并说一些吉祥的话。

  五、回门

  婚礼第三天,新娘要回门。新娘回门时,由婆婆陪同。当天新娘和婆婆还要赶回婆家。回过门,土族婚礼圆满结束,两家就成了血肉亲戚。

  

  资料来源: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2024-11-27马头琴制作技艺
2024-11-27粘米食品制作技艺
2024-11-27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
2024-11-27土家织锦 「西兰卡普」
2024-11-27绿茶制作技艺 (恩施玉露制作技艺)
2024-11-27鹤峰宜红茶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