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铁柱的来龙去脉

2024-10-27 3 0

  位于弥渡县城西北 5 公里古庙正殿佛台正中的南诏铁柱,因 1965 年 1 月被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 年 1 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闻名中外。其立柱原因在元代郭松年 《大理行记》 、明嘉靖 《大理府志》 、万历 《云南通志》 和 《南诏野史》 等史籍中有四种说法:其一,认为南诏蒙世隆所建,祭之求福,是祭祀柱。其二,认为汉诸葛平南蛮,斩雍闿,擒孟获,缴兵器,铸铁柱纪功,是纪功柱。其三,认为诸葛武侯立柱,岁久剥蚀柱坏,张乐进求思武侯之功重铸。其四,认为诸葛武侯所立,后柱坏,南诏王蒙世隆时重铸。然而,在这四种传说中,没有哪种说法提及南诏铁柱是在何处铸就的。

  翻阅 《弥渡县地名志》,在弥渡现有的 935 个自然村中,有 「铁柱」 字样的村庄仅有两个,一是个原太花区蔡庄乡的铁柱庙,因该村在南诏铁柱庙前,村以庙而得名」 。另一个是原新街区永祥乡的铁柱坪,因 『南诏铁柱』 在此地化铁铸成,故名铁柱坪」 。从上述地名看出,「铁柱庙」 与 「铁柱坪」 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即 「南诏铁柱」 建立地与铸就地 (今铁柱坪村新农村建设开挖水渠,出土的大量铁水渣,得以证实) 。铁柱庙,因现存有铁柱实物得以名声名远扬,而铁柱坪销声匿迹,沉积在史海之中。带着长期困扰笔者的这个问题,近来走访了铁柱坪村的几位高寿老人。

  相传,弥渡历史上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居民过着衣食无忧的富庶生活,因此成为部落之间相互抢占之地。汉唐以前,弥渡地区争战频繁,居民十分怨恶兵慌马乱带来的惊恐不安。到了唐代南诏时期争战结束,为纪念太平盛世,战胜方首领决定在弥渡坝子的通川河 (今毗雄江) 畔,把缴获的兵器冶炼为铁水,浇铸成圆形铁柱,竖立起来,让它顶天立地,永镇弥川,昭示后人,让老百姓共享太平。当铁柱浇铸完工,第二天将要竖柱,大清早将士们发现铁柱不见了,首领便立即派兵分为六路全面寻找,经两个时辰的寻找,西路兵发现铁柱立在黑龙箐门口的荆棘林中,逐级向最高首领报告,要把铁柱搬运回浇铸地。众将官们反复商议认为,既然铁柱不愿意立在前面有大江,后面无靠山的平川上,要选择在前瞻一马平川,后靠森林茂密的大轿山 (今大坟山) 脚,左毗黑龙箐河,右邻小龙箐河天然屏障的护驾的缓坡上,这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是天意,我们就顺其自然,让它如愿以偿罢了。接着发动战士们,劈荆斩棘,大兴土木,建盖庙宇,经过数月的奋力建造,整座庙宇拔地而起。庙宇建成后,将铁柱竖立在庙宇正殿佛台正中,铁柱竖立完毕,众将士们左观右看、仔细端详,总觉得一棵铁柱立在佛台上,有些孤单空荡之感,就纷纷推举将最高首领南诏第十一代主蒙世隆景庄王夫妇的像塑在铁柱的左右两边,以示为世隆率众将士所立,世隆反复婉言推辞,在众将士们的苦苦恳求下,最后还是恭敬不如从命了。

  塑像工程启动不久,世隆前思后想,他想到在一次争战失利中,他被对方官兵追杀,在十分危急的关头,曾经救过他性命的一对伐木蒙氏夫妇,虽然不知道他 (她) 们姓甚名谁,但长相模样还是记忆犹新,世隆能活到今天并登上王位,与这对蒙氏夫妇的冒死相救密不可分。于是决定在正殿右侧设小殿供奉他 (她) 二老的塑像。随后画师、工将根据世隆的口头描述,完成了爱苤老爹、老奶的两尊慈祥善良的塑像。由此这四尊身着彝族服装的塑像成为后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附近彝族、白族群众到铁柱庙焚香祭祖的偶像和踏歌的根源。可惜蒙世隆夫妇和爱苤老爹、爱苤老奶这四尊塑像,在 「文化大革命」 中被毁坏了。爱苤老爹、爱苤老奶像近年民间筹资得以重塑,蒙世隆夫妇的塑像,至今依然空缺,未能恢复昔日旧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将在人们的记忆中慢慢消失。

  

  资料来源:弥渡县人民政府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2024-10-27文笔塔
2024-10-27恩荣坊
2024-10-27弥城文庙历史点滴
2024-10-27南少林寺
2024-10-26木兰陂
2024-10-26开南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