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过境咱们弥渡的古驿道,不少人自然就会想到经过密祉文盛街的茶马古道。若你只认为从咱们弥渡过境的古驿道只有茶马古道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咱们弥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史称 「白国故地、西汉旧郡、十赕沃壤、六诏咽喉」,是通往滇西和滇西北的交通要冲。据考证,古代过境咱们弥渡的重要古驿道有清溪路、开南古道 (茶马古道) 、弥蒙古道三条。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三条古驿道上的历史遗存也慢慢消失,留给人们不少遗憾。国庆长假间,小弥怀着对古驿道文化的敬仰之情,探访了清溪路古驿道上的重要历史遗存――天马关桥。
清溪路是怎样的一条古驿道?
据史料,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进一步略通云南,派遣官员修筑通滇道路。官员在李冰修筑的 「X 道」 基础上向前延伸,经石门 (豆沙关) 、朱提 (昭通) 、汉阳 (威宁) 至建宁 (曲靖),全长二千余里。由于道宽五尺,故史称 「五尺道」 。东汉时期,「五尺道」 继续延伸,其路线是 「蜀 (成都)―X 道 (宜宾)―石门 (豆沙关)―朱提 (昭通)―汉阳 (威宁)―存马 (宣威)―建宁 (曲靖)―滇池 (昆明)―云南县 (今祥云)―弥渡」;另一条 「灵关道」 经过延伸,也从 「成都―灵关―(庐山)―严道 (雅安)―笮都 (汉源)―邛 (西昌)―青蛉 (大姚)―云南县 (今祥云)―弥渡」 。 「五尺道」 与 「灵关道」 在弥渡白崖驿站汇合,经桥头哨、天马关桥,上定西岭、三哨、凤仪,达到叶榆 (大理市下关),又经永昌 (保山) 、腾越 (腾冲) 、掸国 (缅甸) 到达身毒国 (印度) 。今境内桥头哨――定西岭还可以看到古道遗迹。唐代樊绰所撰 《蛮书》 中,将 「五尺道」「灵关道」 的延伸,称为 「清溪路」 。这条国际性的古驿道,统称为 「南方陆上丝绸之路」 。
天马关桥是怎样的一座古桥?
天马关桥位于红岩镇大营村委会桥头哨村以西约3公里处的定西岭古驿道上,是当时白崖 (红岩) 到龙尾关 (下关) 的必经之点,密切了白崖川与洱海区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天马关桥因距桥东南约百米的北崖峭壁上,有钟乳成行空天马状,故名天马关桥,为明代万历年间修建的单孔半圆石拱券,
小弥看到,天马关桥的南北两桥基各立于一天然岩石上,整座桥皆以条石镶砌,无桥栏,经历数百年,至今仍无歪斜倾圮。桥身枝蔓缠生,随风摇曳,从峡谷底观桥,险峻、高越中更显古朴风姿。站在两崖夹峙之中的天马关桥,上览群峦连绵,下俯涧流潺潺,颇有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之感。据史料记载:天马关桥拱券顶厚1.2米,跨径约9米,桥面宽3.7米,长11米,距河床6.3米。
资料来源:弥渡县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