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大庙于 1987 年 8 月文物普查时发现。盘古大庙位于兴宾区良塘乡来国村民委员会甘东屯东南面约 1 公里处的盘古山盘古岩内。洞口向北,呈方形,距地表约 20 米。高 9 米、宽 9 米、纵深 35 米。洞内挂满奇形怪状的钟乳石。洞的左侧有一深洞,洞内宽大,可容千人。洞前一带是平坦的水田区,较远处山峰林立,景色如画。 1986 年乡人募捐钱物在遗址上重建盘大古庙,但形制、规模均不如前。庙外建有山门和围墙,山门门楣及围墙外壁上书 「盘古大庙」 四字。
20 世纪九十年代前的甘东村盘古大庙原貌 (兴宾区地方志办公提供)
扩建后的甘东村盘古大庙 (兴宾区地方志办公提供)
在调查中得知,盘古大庙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拆除,经实地考察,发现庙内尚遗存一段长约 7 米、高 1.2 米、厚 0.4 米的民国时期的泥筑残墙,一方左右各刻有高 27 、宽 28 厘米的一雄 《麒麟吐玉书图》 一雌 《麒麟八卦如意图》 高浮雕麒麟图案的清代门础和一段长约 10 米的明代石砌残墙。石墙条石规格不一,长为 0.76—1 米、宽 0.42 米、厚 0.4 米。据此判断,盘古大庙在明代就已经建造,其延续时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原庙法器仅余有铁钟一口,口径 56 、高 70 厘米,上铸有铭文,铭文为 「盘古大庙」 、 「风调雨顺」 、 「国泰民安」 。落款为 「民国四年乙卯贰月吉日仝人敬奉」,还有 「禅山利全炉造」 以及众信士名单,皆为直写阳文楷体。
2004 年 7 月 12 日,来宾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来宾市文物保护单位。
据清光绪十七年 (公元 1891 年) 迁江县知县颜嗣徽纂的 《迁江县志·山川略·岩洞》 载:「盘古岩在良塘圩,距城 (清代迁江县城,今迁江镇) 九十六里,岩内有盘古庙。岩上有石楼一层,玲珑绉透。又水岩水鸣如钟鼓声,石钟山无异也。」
麒麟吐玉书图 (兴宾区地方志办提供)
麒麟八卦如意图 (兴宾区地方志办提供)
盘古大庙内祭祀着盘古兄妹二人,以纪念盘古开天辟地造人伦的创世功绩。盘古被奉为中国壮族的创始神,是壮族的英雄,世世代代受到人民的尊崇。
盘古大庙每年有两次祭祀盘古兄妹的庙会活动:第一次是农历六月十八日的盘古兄妹诞辰纪念,届时举行盛大的祭祀、抬盘古兄妹神像出游活动;第二次是农历八月初八日举行纪念海龙王为民送水的称为 「八仙过海」 的祭祀活动。两次庙会活动都有演唱反映壮族史诗盘古兄妹结婚再造人类的神话传说故事 《水泡天门》 的壮师戏,以此表达人们对盘古兄妹开天辟地再造人类伟大功绩的赞颂。
资料来源:来宾市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