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花溪区高坡苗族乡杉坪村是一个位于高原盆地的典型喀斯特地貌村落,全村平均海拔 1250 米,年平均气温为 12 到 14 度。杉坪村位于高原盆地,森林覆盖率为 70%,主要树种为马尾松。全村被连绵重叠的丘陵包裹,宛如绿潮拥抱中的一颗明珠。全村呈带状分布,丘陵之间皆为稻田。稻田与丘陵如同一盘围棋,黑白双子互相将其包围,煞是好看。有词云:「云裳绿衣,银带芊柔绕。飞仙乍见,山一拥,摇摇曳曳,青女腰。」
杉坪村是一个典型的苗族村寨,身处群山之中,既紧随时代发展的潮流,却又使自己的民族文化保持完好。
敬畏天地的杉坪村人,在这方叠连的山势中依旧保持着自己对大自然、对生命的尊崇。古树作为时间长河中久远的生命,是杉坪村人民间信仰的代表物之一。树根如同巨蟒盘绕,枝干似玉女飞仙。已经苍老的古树如同英雄迟暮。在日光氤氲中,在猎猎风声里,沉默守望着这一方水土。风雨让古树的树皮皲裂,但也正如同英雄的铠甲,坚挺、硬拔。而独处一处的古树小果润楠,虽未曾有虎背熊腰,却有黛绿紫红的娇媚。
古树立于山顶,杉坪村人筑房居于山腰。杉坪村人大多民居虽已变为现代钢筋混凝土式的房屋,但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民居。杉坪村的传统民居主要以木质结构为主,建在垒砌平整的地基上,门前有台阶,多为单数。
虽然杉坪村是苗族村寨,但传统建筑因地制宜,并不是传统的苗族吊脚楼,而是吞口屋。杉坪村吞口屋民居常见为三间并列,上下两层。第一层居中的一间为堂屋,屋外壁内缩一柱形成吞口。堂屋两则是卧室。第二层则是客房与仓库。木质结构的杉坪村民居,会以瓦片遮盖。屋前窗户主要是井字格纹为主。
杉坪村传统民居大多建于山腰处,背靠青山,面对也是青山。这也正是杉坪村苗族人的生活写照,与大自然相伴相携。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中,自然成了他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如同杉坪村传统民居一样,已经没有了原先的清亮木色,印入眼中的是青褐一片的旧色,就如同大自然中久远古树的颜色一样。
杉坪村除了传统民居之外,自然还有属于他们的传统服饰。杉坪村的男子传统服饰较为简单,主要以青蓝色斜襟长衫为主,头戴用六米长的布条围成的帽子。
而杉坪村的女子传统服饰较之男子则略显复杂。杉坪村女子服饰以短袖开衫服饰为主,短袖开衫服饰颜色多变。在短袖开衫上还需戴上刺绣而成的背牌,背牌分为两扇,一前一后。后背牌较大,但较短,其图案形似一个印章。前背牌较长,长至腰,背牌系带上绣有图案,以花草为主,颜色多变,前背牌需要用腰带系住。杉坪村年轻女子在背牌之上还会带上银饰,胸前银饰以银圈为主,大多有六根,银圈的多少也彰显了女子的家境如何。后背则是一串图案银饰,图案多变,有鸟兽,也有银锁。女子上衣图案中,鸟兽花草较多,也如同传统民居一样,表现出杉坪村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杉坪村女子下裳则是以百褶裙为主,百褶裙颜色多以黑色为主,在下裙摆绣以白边。百褶裙前还有系有两层黑色围腰,身后是一层蜡染围腰。不同的是,身后蜡染围腰会向上翘,如同燕尾。杉坪村女子头饰则是用六米长的青褐布折成,形式一只船。年轻女子还会在头饰上带上颜色亮丽的纱巾,助其美观。
杉坪村人只是在传统节日当中会穿着传统服饰,[删。前后两句矛盾] 服饰对于杉坪村人而言不仅是用来保暖,更是他们恋之不舍的记忆和祖辈传承。
杉坪村依旧保留着刺绣的习惯,杉坪村人通过刺绣,给自己的服饰添上花纹。刺绣图案的多少和优美与否,在一定程度上,标识了苗族妇女的勤劳能干,所以杉坪村苗族女子的刺绣图案复杂变化,集优美与实用一体。
杉坪村的祖辈记忆不仅只是服饰、刺绣,还有杉坪村的洞葬。
杉坪村洞葬位于正对杉坪村的一处山坳中,洞前有石碑刻于岩石之上,碑额楷书 「龙村锁匙」 四字,碑文提及杉坪洞葬并称其坟茔为自古所遗。但随着时代发展,洞葬这种丧葬形式逐渐不被采用。杉坪村的洞葬口现今已被树林遮蔽,难以进入。就连洞岩壁题字也难以看见。
杉坪村人除了洞葬,还有跳洞。杉坪村人的跳洞时间是每年正月期间。杉坪村跳洞是在村内一处天然形成的巨大溶洞之中,围绕着洞中的一块石头跳苗族舞蹈。跳洞必不可少的是芦笙师。跳洞时,以芦笙师为领舞,身着盛装 [人们] 跟随芦笙师吹奏的乐曲绕洞舞动。跳洞的步伐较为简单,主要是挪步、踢步、斜步。女子的双手也会跟着脚步的节奏舞动,整个舞蹈看上去充满律动与力量。芦笙曲的乐调在溶洞之中回响,清亮但又深沉,曲调虽然简单,却让人沉迷其中,如自远古悠扬而来。杉坪村人的跳洞让人难以忘怀,沉浸其中,他们的古歌则让人忘忧舒畅。
稻田中三三两两的杉坪村女子,轻声柔唱,歌曲伴着稻香随着秋风在这片天地间飘开了去。歌声、场景、让人难以忘却,让人心旷神怡。
杉坪村作为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紧跟时代进程,做出了因地制宜的发展规划。杉坪村正以一个奋发向上的精神与醇厚的民族文化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