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布央村的仙人山茶园是融民族文化促经济发展的典范
2018 年 7 月,从柳州坐动车两个小时,我们来到了桂北民族特色浓郁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去三江县城的路上有一片开阔的地带,几十栋新楼房映入眼帘,「这是新建的移民搬迁安置小区,最近就会有人开始入住进来啦。」 随行的三江县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副主任龚普康告诉我们。
进入县城,宽敞的公路上车并不多,远处的风雨桥和鼓楼一下就能让人知道这里是侗族地区。入住酒店,大堂和房间里都有侗族风情大型实景演出 《坐妹》 的宣传单。据演出负责人杨兵仁介绍,这台节目经过多次改造已经成为三江的文化品牌。演出将侗族地区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婚恋、服饰、民族歌舞等与国内顶级舞美及现代声光科技相结合,再加上那动人心弦的天籁之音,让观众耳目大醉,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杨兵仁介绍说:「《坐妹》 演出安置专、兼职演员 140 多人,其中专职演员有一半多。这部分人已经成为侗族民族歌舞的传承者,他们的平均年收入都在 3 万多元。我们现在正在打造的斗牛场的经营模式是想让广大群众参与进来,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获益。」
大型实景剧 《坐妹》 (龚普康 摄影)
三江县八江镇布央村的仙人山茶园,就是融民族文化促经济发展的典范。今年 5 月 20 日,由三江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村民以茶园和自家资源占股的布央古茶园旅游有限公司成立。大学毕业后回乡的侗族姑娘吴远秀说起在家门口就业的情况,高兴地对我们说:「家乡的山好水好人好茶叶好。现在成立了旅游公司,我熟悉这片山,这片水和这片茶园成了我就业的乐园。我爱家乡的人和家乡的民族文化。在家门口就业,我心情舒畅!」
大学毕业生吴远秀就在家乡的茶园工作
布央村党总支副书记石燕能跟我们说:「过去有句老话 『山高水远布央村,有女莫嫁布央男。』 那时人均年收入 150 元,现在人均年收入 15000 元,增长了 100 倍,村民在家开民宿、种茶、采茶、卖茶,百姓的日子好极了,现在还有广东的女孩嫁过来的!这里风景好,常年云雾缭绕,是优质茶叶的好产区。有些外国人还慕名来呢!」
一项技能,也能带动周边脱贫致富。从洋溪乡信洞村到县城开办先荣侗艺服装店的杨先荣,靠制作侗族服装,自己致富的同时带动其他人脱贫。在制作服装的同时她还在传授技艺,今年 8 月,在村上组织了一期侗族服装加工制作技艺培训,很受村民欢迎。要到南宁参加大学同学会的吴镇宇在店里花三百多元买了一套两件套的衣服,他向记者说:「我穿自己民族的服装参加聚会,能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而且我穿这衣服很帅!」 杨先荣的女婿廖继美,今年 27 岁,湖南邵阳人,他在河池学院读书时认识了杨先荣的女儿。现在杨先荣已经把很多侗族服饰制作技艺传授给了廖继美。
廖继美认真地向杨先荣学习侗族服饰制作技艺
借助名胜和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让游客有新鲜感受。程阳桥头侗族的拦路酒、马安寨寨坪上的侗族大歌,这些特色显明的民族文化,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广州游客刘继勇告诉记者:「这里青山绿水、休闲风趣、民族特色鲜明,原汁原味的表演让人记忆深刻!」 在马安寨,土生土长的吴丽娟沏好茶让我们品茶,她介绍说:「公公婆婆上山采茶,老公做茶,我在这里卖茶。我家的古树红茶,已经得到了很多客人的好评,经常会有人发微信让我邮寄给他们。我们就是靠自家的茶园和旅游收入保证一家人生活的。」
程阳桥头的拦路酒,是侗族迎客的最高礼节
寨子里的侗族大歌演唱队吸引客人争相拍照留念
马安寨的吴丽娟在向客人介绍自家的茶叶
三江县林溪乡冠洞村冠小社区的侗族百家宴,可谓远近闻名。在寨子鼓楼旁的广场上,全村老少先是给游客表演侗族的歌舞和自己编排的展示民族生产生活的文艺节目,节目结束后,在广场上把桌子和凳子摆放好,各家把精心准备的饭菜和酒摆上桌。色香味美的佳肴吸引着众人,一时间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手里拿着碗筷,走桌串座。席间会有热情的村里人敬酒,高山流水的敬酒方式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侗族百家宴参与性强,印象深刻,我也是第一次体验,非常开心!」 柳州客人潘忠义激动地告诉记者。
冠小社区的老人也能在家门口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
男女老幼都参与的侗族歌舞表演
热闹的百家宴
风雨桥边的杨应溪农民画工作室每天除了接待游客外,还要接待当地来学习农民画的人。 「把农民画和当地竹编笸箩结合是利用当地资源开拓市场的方法。我还在想把侗族油茶馆做到全国,大家可以帮我介绍合作对象噢。」 杨应溪不但会做农民画,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煮油茶柳州市级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煮油茶传承人杨应溪 (右三) 和外婆寨子里的人学习侗歌
杨应溪向我们介绍实用型旅游纪念品侗族画笸箩
煮油茶传帮带
一场演出、一座茶山、一个寨子、一场百家宴、一道油茶、一幅农民画、一件服饰,像一颗颗珍珠,闪耀在侗乡的山水间,处处是民族文化的符号和气息,不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而且增加了当地百姓的经济收入。
经济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是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2015 年,独峒农民画文化产业基地接待国内外游客近万人次,销售农民画 2000 余幅,经济收入 30 万余元;冠小侗族百家宴文化产业基地接待大型百家宴 105 批次,经济收入 36 万多元,解决了 200 多名妇女就业;同乐侗族刺绣文化产业基地采取以基地为中心带动全村发展模式,全村销售民族服饰、侗锦、刺绣等工艺品 1000 多件套,收入 80 多万元;梅林侗族器乐文化产业基地销售乐器近 3000 把,经济收入 48 万元。文化产业基地实实在在拉动了当地群众创收,已成为富民产业。
侗族禾把节
有人说,经济做得最好一定是和文化接轨,文化做得最好一定是与经济联姻。三江侗族自治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凸显民族文化促发展的作用,给经济发展插上民族文化的翅膀,既特色鲜明后劲十足,又能以特色吸引游客;既保护和传承了民族文化,又让现代经济发展有了特色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