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想在最短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个民族, 最讨巧的方法可能就是参加一场这个民族的婚礼。婚礼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民族民俗文化的高度浓缩: 新郎新娘的穿戴一定是这个民族最精美、最有特色的服饰; 婚宴上的饮食一定是这个民族最有代表性的; 新郎的聘礼、新娘的嫁妆和新人的婚房, 一定融汇了这个民族最传统、最精美的手工工艺; 婚礼上人们庆贺时唱的歌、跳的舞一定是这个民族最有特点的歌舞; 婚礼上的禁忌和举行的仪式, 一定可以反映出这个民族的宗教信仰; 有时候婚礼上的习俗还会涉及这个民族的起源……婚礼在鲜活展示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 通过婚礼, 民族得以繁衍, 民族的文化得以传承。
如果有机会把我国 56 个民族的婚礼得以展示, 那将是一部浩大、辉煌、灿烂的画卷。因为受篇幅限制, 我们选取了四川木里 俄亚纳西族、新疆阿勒泰哈萨克族、新疆刀郎人、云南西双版纳克木人的四场婚礼, 希望读者因参加这些民族的婚礼, 而对这些民族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去迎亲的队伍
新娘在新郎家接受东巴的祝福
新娘家的东巴为新人举行祈福仪式
牛皮绳的一头拴在中柱上,穿过新人,另一头放在东巴手里,自此以后,两个新人成为一体,命运相连
2008 年 2 月, 经过一天半的马帮行进, 我来到了四川省木里县西南的俄亚大村, 俄亚至今未通公路, 马帮是进出俄亚的唯一交通工具, 这里也没有任何可与外界联系的通讯信号。俄亚犹如一部时光穿梭机, 在那里人们似乎都回到了某个古老的年代, 并且用一种亘古不变的缓慢节奏生活着。
位于四川木里县西南部的俄亚南面与云南丽江市、宁蒗县隔金沙江、冲天河相望, 西面和西南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山水相连, 西北与甘孜州稻城县接壤。这一带可以说是全中国地貌最复杂的地区之一, 一座座的高山与一条条的大河将这里与外界长期阻隔。封闭的自然环境, 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保留了许多古老的习俗和独特文化。俄亚行政上划属四川, 全称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纳西族乡, 从全称就能看出它处于一个 「民族走廊」 的区域, 也能看出它的偏远。
在群山阻隔的大山深处, 在远离纳西族聚居的地方, 怎么会有 这样的一个纳西村落呢? 这源于纳西族的木土司时期。元朝初年木氏家族受封为土司, 到明万历年间, 包括现在的云南迪庆, 四川甘孜、木里, 西藏昌都等在内的部分区域为木土司控制。木氏土司为了巩固统治, 每战胜一地, 都要建立纳西人聚居的村寨和自己的统治机构, 迁徙的纳西人平时为农, 战时为兵。随着木土司势力的衰减, 这些无力返回丽江的部队只好在原地定居下来。现在的俄亚人就是明朝木土司时代派去驻守那里的军队后裔。
要想真正接触俄亚的社会, 第一个需要接触的人就是东巴。到俄亚的第一个晚上我们就去拜访了吉衬构土东巴。村里人叫吉衬构土东巴为阿普土 (「阿普」 是纳西语爷爷的意思, 一般尊称男性长 者) 。阿普土是一位热心的老人, 在大村只要有他的帮助事情就会好办很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 阿普土带我们参加了村里的很多仪式。当我们打着手电去阿普土家的时候, 迎面遇到一位老人被人搀扶着走来, 两支手电相互交错的时候, 我们认出被人搀扶着的老人就是阿普土。原来纳姆旧家要邀请阿普土到他们家去给他们家的三个儿子算娶亲的日子。于是, 我们跟着阿普土去了纳姆旧家。
纳姆旧家火塘边已经坐了很多人, 阿普土一到, 就被让到了 「勾 故鲁」 的位置, 男性按年龄依次落座, 年长的妇女坐在 「勾故鲁」 下 方的位置, 年纪轻的坐在离火塘稍远的地方。在俄亚, 东巴的社会地位 很高, 从主人把东巴搀扶着请来, 到被让到 「勾故鲁」 就可见一斑。小 到出远门的日子要请东巴来算, 大到婚丧嫁娶的人生礼仪需要东巴来主 持, 村子里的人遇到大小事都会请教东巴, 东巴给予的建议他们都会采 纳。每个家族有自己固定的东巴, 而且似乎带有世袭的意味。
非常幸运, 在俄亚期间我们参加了松邓家女儿的婚礼。在阿普土的沟通协调下, 松邓家同意了我们前去采访的请求, 终于有机会参加俄亚人的婚礼了。因为这里独特的婚姻形态, 我总感觉有一种神秘的气氛 笼罩着这里的婚礼。但是, 当我身处其中, 抛开了之前的习得以及所谓 的经验时, 才发现原来事情是那样地自然。鸡叫头遍的时候, 松邓家的 火塘边就热闹了起来, 火塘的火烧得旺旺的, 火塘边的墙壁上已经挂上 了装饰用的画像和缎面。松邓家的东巴已经在开始支持祭 「素」 仪式。在俄亚人的信仰体系里,「素」 是一个非常重要且神圣的存在, 结婚、起房盖屋都要祭 「素」, 结婚的时候, 要把象征新人的 「素」 从原来的 家里请到丈夫或者妻子的家里。新房盖好以后, 不论贫富, 都要把代表每个家庭成员的 「素」 请到家里供奉。结婚当天的一大早, 因为松邓家 要添新人了, 所以, 清早举行的是 「素库」(请家神) 仪式, 等到下午把新郎接到家里以后, 在东巴的主持下, 新郎要把从自己家里带来的代 表着自己灵魂的 「素」 放到新娘家的素篓中, 自此意味着新郎成了新娘家的人。请家神仪式时要杀一只黑山羊,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要喝 「素」 酒。
请完家神, 吃过早饭, 媒人带了两三人去新郎家接亲。在俄亚的婚礼中, 媒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并不是说新郎新娘是通过媒人的介绍认识并结的亲, 而是这个媒人的属相要与新郎新娘的属相相合, 并 且这个媒人要了解双方家庭情况, 能掌控大场面, 而且要能说会道。 此时的媒人已换上了他这个角色所特有的衣服, 手里拿了两把青燕麦苗。从新娘家出发的时候接亲的人只有三四个, 但是不久, 就发现早 上在新娘家的很多人也已经来到了新郎家, 包括新娘的父亲。在这期间火塘边的人低吟起一种曲调不变、即兴作词的歌, 歌唱得很长, 在歌声的烘托下, 气氛有点感伤, 我看到新郎在掉眼泪, 旁边的几个妇 女也在悄悄地抹着眼泪。在新郎家, 新娘接受来宾的礼物, 这些礼物大多是自家织的麻布, 有的再加几元钱。在俄亚, 因为商业不发达, 物质也很困乏, 所以, 在很多需要送礼的场合, 大家都会互赠自己家 织的麻布, 麻布在一定意义上起着货币的作用。
除了媒人, 在俄亚人的婚礼中司酒的工作也很重要。主人会提前 请一个属相与这个家庭相符的女性亲戚来担任司酒一职, 这个人不仅 要给客人倒酒, 还要劝客人多喝一点, 也要喝下客人回敬的酒。俄亚的婚宴实行分餐制, 除了年长的客人可以坐到火塘边用餐外, 其他的客人坐到房顶的晒坝上分餐享用主人准备的酒食, 客人也可以把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带回家。
午饭后, 在媒人的带领下, 新娘新郎以及伴郎伴娘和亲戚朋友带着新郎的嫁妆来到新娘家。东巴用一根牛皮绳把新人围在一起, 牛皮 绳的一端系在火塘边的中柱上, 这根柱子代表着一个家庭。东巴为新人祈福念经, 在新人的额头上点上酥油, 并把代表新郎灵魂的木棍放到新娘家的素篓里。从凌晨 4 点到下午 6 点, 婚礼仪式基本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通宵达旦的歌舞。
相比大山之外的婚礼, 俄亚人的婚礼因为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而非常简朴, 新人的穿着不见得是全新的, 婚宴也很简单, 但是婚礼充满仪式感, 家神贯穿着整个婚礼, 让新郎新娘, 新郎新娘的家人, 以及每个参加婚礼的人都对婚姻、家庭充满敬意。